第776章 常温超导材料和无人出租车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为关于普通地铁的产业链,我国已经是相当成熟,根本就不需要新建产业链。
赵一坐在那边思考了片刻,觉得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出来,降低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磁悬浮列车最大的成本不是在列车技术上,而是在他们的轨道成本上,轨道需要对磁场有强烈的排斥力,这样才可以将列车悬浮起来。
但是普通的材料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是不行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超导体,这样可以将列车产生的磁场完全排斥在外。
目前他们是使用的所谓高温超导体,其实还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来维持超导效果,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包括超导体材料本身的成本。
至于磁悬浮列车,很多技术直接可以从高铁移植过来,只不过是下面需要配置磁场发生器,产生强大的磁场,和超导铁轨产生斥力。
所以他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常温超导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实现超导需要的成本,减少磁悬浮地铁的经营成本。
第二个就是降低常温超导材料的生产成本,这是最有效降磁悬浮线路铺设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磁悬浮线路建设的大头。
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低速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就有可能降低到每公里1亿元左右,和普通的地铁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且因为磁悬浮的动力成本比普通铁路要低很多,反而降低了后续运营成本,总体上比普通的地铁还要划算。
而且拿出这两项先进的技术,对于超高速磁悬浮的研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许未来真的会让超高速磁悬浮替代现有的超高速铁路,毕竟那时候两者之间的建设成本差不多了。
而且常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不仅仅只是使用在磁悬浮列车上,只要足够的便宜,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上。
他之前之所以没有拿出常温超导材料出来,主要是因为他希望外面的科学界,能够自己研发出来,不能总是什么都要自己来做。
现在看来,自己不做的话,估计等到猴年马月都不太可能研发出来,因为拥有先进材料技术的基石材料公司,到现在也没有摸到常温超导材料的边。
他们倒是研发出来了碳纳米超低电阻材料,现在广泛运用在高压输电和日常生活当中,逐渐替代了金属导线的地位,成为最优秀的导线产品。
自然界电阻最低的金属是银,但是银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而他们研发的超低电阻纳米材料,电阻比银还要低,价格却是要低得多。
反正中国房屋公司建设的所有建筑里面,这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为这会节约大量的能源,而且发热量很低,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碳纳米材料的拼接上比金属导线要困难一些,需要通过专门的设备才可以做的到,但是相比起他们优良的特性,这个缺点可以忽略不计了。
光是这个材料,每年都可以为基石材料公司带来7000亿元的收入,这还是只供应国内市场,如果供应全球市场,收入还会扩大不少,估计可以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
国内市场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正在大规模基建,对导线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等到基建高峰期过去之后,需求量会有所回落,国内市场可能萎缩到5000亿元左右。
也正是因为预计到未来会有较大幅度的萎缩,所以他们才不愿意扩大产能来提供出口,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等到国内市场萎缩的时候,再将多余的产能用于出口。
反正好东西一般都是不愁卖的,属于完全卖方市场,他们并不需要急于扩大市场,因为连带成本也会增加,利润率反而会降低不少。
如果拿出成本合适的超导材料出来,市场规模同样不小,虽然目前暂时无法预估具体的市场规模,但是几乎所有的高精尖技术领域,这种材料都是可以使用上的。
目前市面上的超导材料都是低温超导材料,1987年才突破了液氮温区,让低温超导大规模应用成为了可能。
可以说,在超导领域的研究其实才算是刚刚起步,他之前拿出来的高温超导材料,在当前世界算是绝对的领先,没有之一。
他本来以为拿出如此先进的超导材料,总算是可以应付一阵子,结果现在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对常温超导材料有强烈的需求。
如果这个时候再矫情,藏着掖着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经营这一块业务。
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是交给基石材料公司来经营,但是基石材料公司现在一家独大,他在考虑是否要给他们一点竞争压力。
目前基石材料公司做的还是不错的,还没有看到明显大公司病,但是这不代表未来也会如此,所以给他们找一个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他想了想,还是打算在玄天科技公司旗下成立一家材料子公司,专门用来经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
不过鉴于玄天科技公司的特性,他不打算招募大量的员工,因为员工越多,麻烦事情越多,付出的管理精力就越多,所以这块业务还需要等到机器人批量生产后才可以。
好在这件事情也不是特别急,地铁的修建是非常耗时的,时间上完全来得及,而且更换材料对中车集团来说,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不过鉴于超导材料的先进性,就算是成本很低,但是卖的价格还是不会低,所以前期地铁建设成本可能还是会维持在2亿元每公里的水平。
其实不管是多少成本,只要肉烂在一个锅里,其实实际成本并没有多高,如果玄天科技公司赚取高额的利润,而中国房屋公司承受巨额的成本压力。
但是在他这个层面来看,两家公司完全可以做对冲,只是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成本高昂,外面想要进行类似的采购,压力就非常大。
所以在他看来,卖的价格高,或者是低,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之所以卖的高,主要对他旗下企业体系之外的业务有很大的好处。
这种策略在他旗下企业内部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基石材料公司的碳纳米导线,完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但是硬要维持较高的价格。
目的就是让内部体系之外的经济体承担更高的成本,而内部企业里面,基石材料公司就算是赚了再多,最后还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为关于普通地铁的产业链,我国已经是相当成熟,根本就不需要新建产业链。
赵一坐在那边思考了片刻,觉得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出来,降低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磁悬浮列车最大的成本不是在列车技术上,而是在他们的轨道成本上,轨道需要对磁场有强烈的排斥力,这样才可以将列车悬浮起来。
但是普通的材料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是不行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超导体,这样可以将列车产生的磁场完全排斥在外。
目前他们是使用的所谓高温超导体,其实还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来维持超导效果,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包括超导体材料本身的成本。
至于磁悬浮列车,很多技术直接可以从高铁移植过来,只不过是下面需要配置磁场发生器,产生强大的磁场,和超导铁轨产生斥力。
所以他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常温超导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实现超导需要的成本,减少磁悬浮地铁的经营成本。
第二个就是降低常温超导材料的生产成本,这是最有效降磁悬浮线路铺设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磁悬浮线路建设的大头。
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低速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就有可能降低到每公里1亿元左右,和普通的地铁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且因为磁悬浮的动力成本比普通铁路要低很多,反而降低了后续运营成本,总体上比普通的地铁还要划算。
而且拿出这两项先进的技术,对于超高速磁悬浮的研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许未来真的会让超高速磁悬浮替代现有的超高速铁路,毕竟那时候两者之间的建设成本差不多了。
而且常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不仅仅只是使用在磁悬浮列车上,只要足够的便宜,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上。
他之前之所以没有拿出常温超导材料出来,主要是因为他希望外面的科学界,能够自己研发出来,不能总是什么都要自己来做。
现在看来,自己不做的话,估计等到猴年马月都不太可能研发出来,因为拥有先进材料技术的基石材料公司,到现在也没有摸到常温超导材料的边。
他们倒是研发出来了碳纳米超低电阻材料,现在广泛运用在高压输电和日常生活当中,逐渐替代了金属导线的地位,成为最优秀的导线产品。
自然界电阻最低的金属是银,但是银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而他们研发的超低电阻纳米材料,电阻比银还要低,价格却是要低得多。
反正中国房屋公司建设的所有建筑里面,这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为这会节约大量的能源,而且发热量很低,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碳纳米材料的拼接上比金属导线要困难一些,需要通过专门的设备才可以做的到,但是相比起他们优良的特性,这个缺点可以忽略不计了。
光是这个材料,每年都可以为基石材料公司带来7000亿元的收入,这还是只供应国内市场,如果供应全球市场,收入还会扩大不少,估计可以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
国内市场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正在大规模基建,对导线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等到基建高峰期过去之后,需求量会有所回落,国内市场可能萎缩到5000亿元左右。
也正是因为预计到未来会有较大幅度的萎缩,所以他们才不愿意扩大产能来提供出口,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等到国内市场萎缩的时候,再将多余的产能用于出口。
反正好东西一般都是不愁卖的,属于完全卖方市场,他们并不需要急于扩大市场,因为连带成本也会增加,利润率反而会降低不少。
如果拿出成本合适的超导材料出来,市场规模同样不小,虽然目前暂时无法预估具体的市场规模,但是几乎所有的高精尖技术领域,这种材料都是可以使用上的。
目前市面上的超导材料都是低温超导材料,1987年才突破了液氮温区,让低温超导大规模应用成为了可能。
可以说,在超导领域的研究其实才算是刚刚起步,他之前拿出来的高温超导材料,在当前世界算是绝对的领先,没有之一。
他本来以为拿出如此先进的超导材料,总算是可以应付一阵子,结果现在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对常温超导材料有强烈的需求。
如果这个时候再矫情,藏着掖着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经营这一块业务。
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是交给基石材料公司来经营,但是基石材料公司现在一家独大,他在考虑是否要给他们一点竞争压力。
目前基石材料公司做的还是不错的,还没有看到明显大公司病,但是这不代表未来也会如此,所以给他们找一个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他想了想,还是打算在玄天科技公司旗下成立一家材料子公司,专门用来经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
不过鉴于玄天科技公司的特性,他不打算招募大量的员工,因为员工越多,麻烦事情越多,付出的管理精力就越多,所以这块业务还需要等到机器人批量生产后才可以。
好在这件事情也不是特别急,地铁的修建是非常耗时的,时间上完全来得及,而且更换材料对中车集团来说,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不过鉴于超导材料的先进性,就算是成本很低,但是卖的价格还是不会低,所以前期地铁建设成本可能还是会维持在2亿元每公里的水平。
其实不管是多少成本,只要肉烂在一个锅里,其实实际成本并没有多高,如果玄天科技公司赚取高额的利润,而中国房屋公司承受巨额的成本压力。
但是在他这个层面来看,两家公司完全可以做对冲,只是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成本高昂,外面想要进行类似的采购,压力就非常大。
所以在他看来,卖的价格高,或者是低,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之所以卖的高,主要对他旗下企业体系之外的业务有很大的好处。
这种策略在他旗下企业内部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基石材料公司的碳纳米导线,完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但是硬要维持较高的价格。
目的就是让内部体系之外的经济体承担更高的成本,而内部企业里面,基石材料公司就算是赚了再多,最后还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