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见贤思与齐(2)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拜访的可是天下闻名的圣人孔丘,虽说诸国国君对他的以礼兴邦治国之道并不感兴趣,但对他的学识渊博、教书育人之道,却都是敬佩有加。更何况孔门弟子之中,有不少已在诸国出仕,无论官职大小,都做出一番成就,识得孔丘之名更胜以往,想要拜在他门下求学之人,亦是数不胜数。
他要前去向老先生求书,求的又不是一本两本,岂能空手而去?
司时久他们拉着几十马车的竹简回鲁国,怕是不下上万卷竹简,他若都抄回去,只怕这路途遥远,从鲁国到卫国再到晋国,可不似鲁卫之间一路平原,这跋山涉水的,只怕有所损伤,他只能另想办法。
早在西周晚期,宫室之中,除了竹书之外,还有木刻和青铜铭文,但大多不便携带,唯一一种轻便易携的,便是帛书。
丝帛源自南方,尤其是吴越之地,种桑养蚕,比之苎麻更为柔软细腻,深得世家贵族喜爱。然而织作不易,产量极低,故而价格高昂,亦可为诸国通行的货币,比之诸国各自铸造的布币价值更高。
而帛书,便是以笔墨在丝帛上书写,比之竹简,轻便易携,对于诸国间客而言,帛书才是最佳的传讯方式。赵无忧一看到那几十车的竹简,立刻就想到了帛书,然而丝帛价值昂贵,数量又少,想从司时久和南山别院那要,完全不可能,他也只能先回帝丘,再想办法。
帝丘毕竟是中原最大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尤其是南方行商,一听到赵无忧要大量购进丝帛,便有好几家来找他商谈。其中一家,正好是吴国苏氏门下,掌柜名唤苏柯,乃是苏家老人,主持吴国到卫国的商行已有十年之久,专做苎麻丝帛生意,意听他需要大量丝帛用于抄书,都咋舌不已。
单是一幅帛书,价值便足以购买数十卷甚至上百卷竹简,这要抄足万卷书,所费不赀,便是王宫贵族,诸侯公卿,寻常也不敢有如此之大的手笔。
然而赵无忧连想也不想,便将他们的存货尽数买下,让他们先行送往鲁国,他派人随货同行,先到鲁国去打前站,顺便招揽些识文断字之人帮忙抄书。
这些事看似简单,繁琐之处不容细述,等他忙得差不多之时,也收到了晋国的回复。
赵无忧一看竟是家主赵鞅的亲笔回信,简直受宠若惊。寻常这等小事,都是赵氏族中负责族务的赵季常与他联系。他在族中年青一代算是佼佼者,然而赵氏子弟众多,出类拔萃者亦不在少数,他们的密函往来,大多都是赵季常手书,而家主赵鞅如今身为晋国执政正卿,政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而如今赵鞅非但亲笔回信,还在信中谆谆教导,指点他如何向孔丘讨书,其中隐晦地提及昔日因阳虎背鲁一事,曾与孔丘交恶,待他执政之后,孔丘甚至当众指责他行事乖张,立法变革,废除“刑不上大夫”之古制,实为专权跋扈之道。
第(3/3)页
拜访的可是天下闻名的圣人孔丘,虽说诸国国君对他的以礼兴邦治国之道并不感兴趣,但对他的学识渊博、教书育人之道,却都是敬佩有加。更何况孔门弟子之中,有不少已在诸国出仕,无论官职大小,都做出一番成就,识得孔丘之名更胜以往,想要拜在他门下求学之人,亦是数不胜数。
他要前去向老先生求书,求的又不是一本两本,岂能空手而去?
司时久他们拉着几十马车的竹简回鲁国,怕是不下上万卷竹简,他若都抄回去,只怕这路途遥远,从鲁国到卫国再到晋国,可不似鲁卫之间一路平原,这跋山涉水的,只怕有所损伤,他只能另想办法。
早在西周晚期,宫室之中,除了竹书之外,还有木刻和青铜铭文,但大多不便携带,唯一一种轻便易携的,便是帛书。
丝帛源自南方,尤其是吴越之地,种桑养蚕,比之苎麻更为柔软细腻,深得世家贵族喜爱。然而织作不易,产量极低,故而价格高昂,亦可为诸国通行的货币,比之诸国各自铸造的布币价值更高。
而帛书,便是以笔墨在丝帛上书写,比之竹简,轻便易携,对于诸国间客而言,帛书才是最佳的传讯方式。赵无忧一看到那几十车的竹简,立刻就想到了帛书,然而丝帛价值昂贵,数量又少,想从司时久和南山别院那要,完全不可能,他也只能先回帝丘,再想办法。
帝丘毕竟是中原最大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尤其是南方行商,一听到赵无忧要大量购进丝帛,便有好几家来找他商谈。其中一家,正好是吴国苏氏门下,掌柜名唤苏柯,乃是苏家老人,主持吴国到卫国的商行已有十年之久,专做苎麻丝帛生意,意听他需要大量丝帛用于抄书,都咋舌不已。
单是一幅帛书,价值便足以购买数十卷甚至上百卷竹简,这要抄足万卷书,所费不赀,便是王宫贵族,诸侯公卿,寻常也不敢有如此之大的手笔。
然而赵无忧连想也不想,便将他们的存货尽数买下,让他们先行送往鲁国,他派人随货同行,先到鲁国去打前站,顺便招揽些识文断字之人帮忙抄书。
这些事看似简单,繁琐之处不容细述,等他忙得差不多之时,也收到了晋国的回复。
赵无忧一看竟是家主赵鞅的亲笔回信,简直受宠若惊。寻常这等小事,都是赵氏族中负责族务的赵季常与他联系。他在族中年青一代算是佼佼者,然而赵氏子弟众多,出类拔萃者亦不在少数,他们的密函往来,大多都是赵季常手书,而家主赵鞅如今身为晋国执政正卿,政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而如今赵鞅非但亲笔回信,还在信中谆谆教导,指点他如何向孔丘讨书,其中隐晦地提及昔日因阳虎背鲁一事,曾与孔丘交恶,待他执政之后,孔丘甚至当众指责他行事乖张,立法变革,废除“刑不上大夫”之古制,实为专权跋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