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二章 种善因(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了一夜。期间也是有几次余震的,但震感明显比第一次小了许多,大伙这才没那么恐慌。挺过了一两次,便找到了规律,不再那样害怕。

  第二天,叶枫才从大牛妈口中知道,村里受损的房屋也就四五家人,其余的不是摔碎了几个碗碟,便是鸡鸭圈抑或猪圈垮了。

  这个时代没有现代传媒和通讯工具,陈家村村民自然不知道,清水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所遭受的也绝不是鸡圈垮了或者碗碟摔了这样的小事。

  虽然这里的房屋大都是青砖瓦盖,但毕竟是震中,经过强震,早已塌得七七八八。

  全镇的屋子,除了官府的府衙安然无恙,普通民众的房屋几乎找不到几处没受损的。屋子塌了,又是在傍晚,大多数人不是在吃晚饭便是在屋子里坐着,许多人因此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几百年的古镇,瞬间被地震摧毁的彻彻底底。原先的繁华之地,此刻已是人间炼狱。

  在官府派出救援力量之前,那些幸运的没有受伤受灾的民众早已自发地组织起来,迅速地开展救人工作。平日里毫不相干的人,此刻却似亲人般伸出了援手。

  平日里所谓的恩怨,在天灾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随后,官府派出的衙差也迅速加入救人队伍。

  只可惜,此次地震的强度实在是太大,大家救人的方式也仅限于手挖手刨。由于救援速度有限,条件差,许多埋在屋底的人还是因此而丧生,没有能够等到救援。

  而活下来的人,或家园已毁,或与家人失散,衣衫褴褛,看上去十分凄惨。

  但是悲剧却还没有停止。

  老天也许是真的睡着了,没有时间去怜悯这些受灾的人们。菩萨们也集体熟视无睹,没有发挥他们的神通广大庇佑灾民。

  就在地震后不到一天,也就是第二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一场暴雨突然降临。

  由于没有相关的预防措施,加之消毒条件也达不到,炎热的天气和雨水加速了尸体的腐烂。很快,瘟疫和病毒随着暴雨开始蔓延,嚣张地扑向原本就十分虚弱的灾民。

  原本就头上无瓦遮顶的灾民简直是雪上加霜,疫情还是发生了,其杀伤力简直就是毁灭性的。

  陆续地,便有人持续地高烧不退,最后口吐白沫痛苦的死去。药铺里最普通的治疗伤寒的药,也从平日里的几十文变成了几两甚至几十两。

  药都如此了,米面粮油等更是如此,价格一路飙升。奸商们趁机囤积居奇,高抬物价,平日里维持生存的普通物事,此刻变得珍贵无比。

  渐渐地,有些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这个承载着自己全部梦想的地方。至于流浪到什么地方,他们根本不知道,总归是一路走一路乞讨罢了。

  至于能活到什么时候,就看天意了。

  这些流浪的人里,有些是去投靠远亲,有些则真的是漫无目的,走到哪里便是哪里。而这里面,包括叶枫之前在牛车里救过的那对薛姓夫妻。

  此刻,祝氏似乎瞬间苍老了十岁,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经过她苦口婆心的劝说甚至是最后的怒骂,薛老汉才答应离开。成亲这么多年,别说吵架,夫妻俩就算是脸也未曾红过。

  可如今为了劝学老汉离开,祝氏也不得不“骂”他。

  其实,薛老汉不愿意离开这里,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一直觉得,他那丢失的儿子总有一天会凭着自己的记忆回到这个家。

  所以,要是现在搬走了,儿子又怎么能找得到。

  可是,他却知道祝氏的话是再正确不过的。此刻的清水镇,瘟疫蔓延,物价飞涨,已经不再适合生存。

  再者,自己原本就抱恙在身,有心漏病,要是沾染了一点点瘟疫的话,别说与儿子重逢,哪怕是多活几天也是奢望。

  但打动薛老汉、最终决定离开的,却是祝氏的这句话:“你总说儿子会自己回来,是,我也一直相信。可是,眼下我们已经在这里等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消息。依我说,还不如趁着咱俩身子骨还有力,到处转转,到处问问,指不定就有儿子的消息了。再等下去,等到我们的腿脚不灵活了,就是想走也不行了。”

  最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后,薛老汉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哎,走吧,你说得对。趁着我还能动弹,咱们也去外面寻找一下。哪怕是找不到,哪怕是死在路上,也总比一辈子都窝在这里绝望的好。”

  夫妻俩因为一心扑在寻找丢失的孩子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茶饭不思,什么都不做,直到坐吃山空。后来,为了活下去,这才开始做重操旧业,做烧饼赚钱糊口。

  所以,这个家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地震后又被掩埋了大部分,加之近几日的开销,所剩下的,真的是很有限。

  祝氏不过是拿了几套换洗的衣物,并一些重要物事,就和薛老汉互相搀扶着离开了。

  夫妻俩也幸好离开了,因为瘟疫还在不断蔓延。见情况越来越糟,知县大人和几个大夫一合计,知道这疫情是控制不住了,于是在薛老汉夫妻俩离开后的三日便下达了“只准进不准出”的死命令。

  祝氏一共收拾了四个包袱,和薛老汉一人带了两个。

  如果你打开祝氏最为珍视的那个包裹,你会发现里面根本就不是房契地契或者金银细软,而是这些东西:小孩子穿过的几双鞋子,小孩子穿过的几套衣物,一个被抚摸得有些变形的拨浪鼓,一个草编的蚂蚱…

  这个包袱,祝氏一直将之斜跨在胸前,哪怕是在路上休息,也不曾将之解下来。

  留在镇里的人只能等死,但出去流浪或者投靠亲戚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路上,惨状连绵,不断有人死在了奔向希望的路上。

  遇到那横死的,只要是他们看见了的,祝氏和薛老汉心善,不忍心他们曝尸荒野。但凡遇到这样的情况,夫妻俩无不忍着巨臭将之就地掩埋了。

  刚开始,流浪的灾民们都无动于衷,毕竟马上活都活不下去了,谁还有心思去管死去的人。

  但是,渐渐地,便不断有人加入这个行列,自发地帮忙,帮着就地掩埋死者。

  是啊,既然做不到帮助他们落叶归根,于是,就帮助他们入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