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48章:淮阴侯韩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时,除了封王,许地之外,什么也作不了。

  看来,本出自汉军的韩信军,已经跟英布、彭越这些“加盟商”一样,非刘邦所能牢牢控制的了。

  还是那句话:韩信这时候要搞事,刘邦只能“干瞪眼”。

  不过,韩信在犹豫再三后,还是挥师西进,与刘邦会攻项羽。

  垓下决战,汉军鼎定天下!

  窗口关闭在刘邦这种权游高手面前,机会转瞬即逝,错过就不再有了。

  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刘邦就动手了。

  这次,刘邦用的是老办法,“袭夺齐王军”。

  搞这一手。韩信,真的不是刘邦的对手。

  如果给韩信反应时间,刘邦是制不住韩信的。

  只有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大军松懈,“沉静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以突然手段控制韩信,才能夺取韩信的军权!

  随后,韩信被改封为楚王,离开了齐地。

  1年后,韩信连楚王之位也被撸了,被改封为淮阴侯。

  此后,韩信一直处于刘邦的严格监视下,再难有作为了。

  5年后,当韩信被诛杀时,韩信毫无抵抗之力!

  当韩信为齐王时,他要搞事,刘邦是拦不住的。

  以韩信之明,武涉、蒯彻说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

  以刘邦在赵地夺军权时的手段,韩信不可能不了解刘邦对他的猜忌!

  从理智上考虑:韩信应该自立,也有条件自立。

  韩信最终选择继续为刘邦灭楚,主要还是他那“士为知己者死”的士人情怀。

  只是···情怀,再一次被辜负了。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与春秋战国等乱世一样的风云迭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许多英雄以历史为舞台,展现自己的绝代风华。当然,这里面有英雄也有枭雄,有光辉灿烂也有狼狈逃窜,而作为开国皇帝的刘邦,就曾经在战场上被项羽射了一箭,好在刘邦躲过了要害,没有殒身,不过从此象棋多了1个不成文的规矩。

  陈余可是被李左车称为“有百战百胜之计”的智者,当然不“菜”。

  魏豹、陈余、龙且都是当时的强人,韩信悉数“轻易”击败,当然靠的不是运气。

  井陉之战,韩信靠的是“因敌制胜”。

  陈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夫成安君(陈余)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沚上。——《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此话出自李左车。

  这句话中的“智者”正是陈余。

  此时,李左车已是韩信的座上宾,自然犯不着奉承陈余了。

  事实上,井陉之战前,陈余的表现,确实配得上“有百战百胜之计”的赞美。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陈余此前的表现。

  陈胜、吴广起义后,陈余先是与武臣、张耳一起,以两千兵光复赵国;

  随后,陈余更是之以“三县之兵”击败了张耳,一人身兼代王、赵相。

  在这个过程中,陈余的谋划、外交、用兵,虽不能于大神相提并论,但堪称“智者”。

  井陉之战,韩信不过5万兵;陈余集众20余万。韩信为何能轻易击败“智者”陈余呢?

  陈余的企图战前,李左车曾向陈余建议:韩信远道而来,补给线过长。您在正面坚壁不出,与之相持;我带三万兵绝其辎重、粮草。韩信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野无所掠,不出十天,必被我们抓住!

  陈余答:“十则围之,倍则战”。韩信现在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这么点人我们都避而不击,以后有大敌来,我们怎么能应对呢?诸侯听说我这么胆怯,必然轻视、讨伐我!

  李左车建议先疲敌,再夹击;陈余想要“十则围之”。

  其实,陈余对“避而不战显示怯懦”的敏感,并非全无道理。

  因此:此时,赵王歇、陈余在赵的地位并不牢固。赵各地地方势力、齐田荣,都对赵各有企图。

  而且,张耳的影响力不在陈余之下。

  陈余,兼代王、赵相。

  此前,韩信已经攻取了代地,歼灭了代军主力,陈余威望已经大损。如陈余以二十余万大军不敢作战,那张耳施展其影响力,赵地麻烦不小。

  因此,陈余的企图尽快决战。“十则围之”,歼灭韩信。

  因敌制胜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则消息很容易被忽略,却极为重要:韩信是得知陈余的企图后,才东进井陉的。

  韩信用间,侦知对方企图,再“因敌制胜”。

  如果陈余采纳李左车之计,韩信可能就不会迅速下井陉了,但是,他依然可能以其他方式争取“致人而不致于人”。

  可以说,韩信的部署,吃准了陈余的心理,因敌制胜,绝对不是碰运气。

  背水一战韩信交战后,佯装败退,与背水列阵的1万兵会合,抵抗赵军。

  由于先已有1万兵在此列阵,因此韩信军不存在“立足未稳”的问题,不会像睢水之战时的刘邦一样被挤到河里淹死。

  另一方面:韩信军的磨合其实不太够。其中有3万是刚被刘邦调来的,很可能是新兵。因为:韩信以魏地精兵支援荥阳战场。估计是新兵给韩信,精兵给刘邦了···

  所以,韩信应该是玩不出什么协调难度大的阵战之法的。大家在背面不受影响、战场迂回空间小的环境中坚持,为“奇兵”创造战机。

  而对陈余来说,已经抓住了韩信主力,正是施展其“十则围之”企图之时,遂“空壁而出”。

  这一切,韩信可是算得很准的。

  此时,韩信发动了“奇兵”。2000轻骑,迅速杀出。

  即便陈余是“空壁”而出,营中很可能也有不少于2000人的。

  不过,陈余出击是“开壁”追击,营门应当是洞开的(便于大营与作战部队之间调遣、联络)。而且,大营应当是忙着给前线输送箭矢、物资,不在严防状态。

  2000轻骑突然杀出,迅雷不及掩耳,大营纵然有兵,也是来不及组织抵抗的。

  韩信攻取大营后,树立赤帜,虚张声势。

  赵军前不能胜,后方又悉数易帜,以为汉军另有大军,“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大乱!

  汉军夹击,大获全胜!

  总的来说,陈余虽然不是李左车所说的“有百战百胜之计”,但却并不“菜”。井陉之战,他之所以“轻易”被韩信击败,只是因为他遇到了那个时代谁也打不过的“怪物”。

  而韩信之胜,正是在侦知情报后,因敌制胜。他把握陈余的心理,因势利导,调动敌人,最终给敌致命一击!

  公元前205年,韩信与张耳率数万精兵东下井陉进击赵国。赵国统帅成安君陈馀一阶迂腐儒生而已,不听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坚壁城门派奇兵断韩信的粮道,执意要和韩信正面交锋。韩信则在井陉之战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在战斗之前,部署好奇兵,在战斗中趁着赵军倾巢而出,占据赵军的要塞立上汉军的旗帜,然后命将士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前后夹击,大破赵军。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灭了赵国。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兵出征齐国,在潍河岸边,遭遇到了齐楚的联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潍水之战。楚军主帅龙且自大贪功,不听劝阻。韩信则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战场上韩信率兵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以为自己料到韩信就是如此的胆小,于是派兵渡水追击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龙且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部队,见势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了。这一战,可以说奠定了楚汉相争的汉军胜利的基础。楚军在这一战中,失去了最后的有生力量,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态势,而汉军则完成了对楚军全面包围,距离取得最终胜利变成了时间的问题。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各路联军与项羽大战与垓下,韩信奇计四面楚歌,把楚军唱到崩溃,士气低迷,无心恋战,逃兵无数。终于,一代霸王自刎于乌江边。

  而正所谓“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待一切战事结束,韩信的命运也迎来最后的尾章。

  其实早在韩信征服齐国之时,齐人蒯通就曾劝说过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不过当时韩信因念刘邦之情,就拒绝了蒯通。韩信一心觉得自己为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刘邦会念计旧情,不会夺走他的齐国。可是,在战胜项羽之后,刘邦就突然袭击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并且封韩信为楚王。然而到了楚地,韩信仍然没能收敛,出入带着士兵,还收留了项羽的旧将钟离眛,总算给了刘邦找到了借口。然而就当刘邦要在云梦泽抓捕韩信时,韩信还想起兵谋反,不过韩信自觉自己并没有罪过,还是最后放弃了谋反的打算。不过最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过,将他降封为淮阴侯。

  如若到此,韩信也算安得晚年了。可是韩信最终与陈豨密谋谋反事泄,被吕后和萧何联合用计杀死,一代兵仙就此殒命。

  回首韩信的一生,可以看出,韩信身怀大志,战功卓著。可是韩信在性格上却有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韩信自恃其能,为人不懂得谦虚,并且实在是缺乏政治头脑,这最终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后世有诗评韩信曰:

  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沈沙决水,拔帜传餐。

  与汉汉重,归楚楚安。

  三分不议,伪游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