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63章:遗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据当时的脉案记载,

  御医们先是用藿香正气丸以及一些清鲜代茶饮、导赤代茶饮等调理嘉庆的湿热。

  据史料记载,御医们忙乎了一晚上,并无明显效果。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五日上午,嘉庆帝已经无法自己起身了,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拖到傍晚更是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二十五日夜晚,一场大雨降临在避暑山庄,忽然天空中炸雷响起,

  众人惊恐地发现:皇帝驾崩了!

  关于嘉庆帝之死,在野史中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传说,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不免让人联想起乾隆帝曾在南郊祀天时祷告:

  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

  意思是说,如果永琰不堪重任,乾隆帝希望祖先们把永琰“弄死”,他好再选一个太子.......

  此前宫门数次被闯,皆被嘉庆帝惊险万分地躲过了,

  如今却这样仓促离世,由此便引发出各种被雷劈死的段子来,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实际上,暂时抛开一天之内暴毙的问题,毕竟也可能因为心梗,

  史学家们更加关注的是,嘉庆帝临终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涉及了道光皇帝,

  再加上史料疑点太多,总感觉记载的并不是真相。

  突然暴毙之前,嘉庆帝到底经历了什么?

  据清道光实录记载,嘉庆帝在临终前曾召集将几位军机大臣,以及其他要员,当众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鐍匣”,宣布早在嘉庆四年四月初十,他就已经决定立绵宁为皇太子。

  同时又口述了遗诏的内容:

  奇怪的就在这里,

  鐍下传位诏,是雍正帝首创,此后乾隆帝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按照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做法,传位诏书一式两份,

  一份放在一个密封的匣内,此匣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头,另一份则由皇帝亲自保管,

  等到皇帝驾崩后,两份遗诏要进行比对,证明新皇继位的正统性。

  可嘉庆帝生前并未宣布曾写过立储诏书,

  那这意味着: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老皇帝没有任何交代!

  好吧,姑且认为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藏着一份,此时嘉庆帝拿出的是随身携带的一份,

  可随后发生的事就更难让人理解了,

  因为宫中的皇后钮祜禄氏,得知嘉庆帝驾崩后,派人去寻找“鐍匣”却没有找到.......

  为什么只有一份诏书呢?

  若说是嘉庆帝又改了传位方式,似乎也说得过去,

  他没有把鐍匣放置在郑大光明匾后,由于宫中二十几年来小偷刺客造反火灾风波不断,他压根就对挂那块匾的院子的安全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宁可把匣子走到哪带到哪.......

  可是,清史稿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按照《清史稿•禧恩传》的说法,嘉庆帝突然暴毙,根本就没留下任何遗言。

  惊慌过后,皇子龙孙和军机重臣们就在嘉庆帝的尸身旁边闹了起来,

  皇位究竟传给谁?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皇位究竟传给谁?

  内务府大臣禧恩首先站了出来,认为皇次子绵宁当年真理教攻打皇宫时,表现优异,理应由他继承皇位,

  此言一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而反对者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他们认为没看见诏书前,不能就这么定下新皇人选,

  更何况宫中的皇后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25岁的皇三子惇郡王绵恺,以及在行宫现场15岁的皇四子瑞亲王绵忻,

  以及如皇贵妃所生的皇五子绵愉.......

  僵持不下的众人,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一方面派人驰报京师,一面派人去圆明园里找寻。

  结果戏剧的一幕发生了,

  众人在一个小太监身上找到了“诏书”,这是一只没有任何特色的小金盒,

  里面装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立储诏书,

  这份诏书写于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清晨卯时,嘉庆帝在那一刻选定的继承人正是绵宁。

  这在戴均元的墓志铭文中也有记载:

  七月,公偕满相托文恪公扈滦阳围甫驻晔。圣躬骤然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公与文恪督内臣检御箧十数事。最后近代手身间出小金盒,锁固无轮,文恪拧金锁发盒得宝书。公即偕文恪奉今上即大位,率文武随瑞邸成礼。

  乃发丧,中外晏然。

  包世臣作这篇铭文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