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5章:欲加之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首先说明,“诸葛亮在自己死前一定要安排杀魏延”,这个话题应该在《三国演义》下讨论。
毕竟,只有演义中的诸葛亮才一心杀魏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但没有安排杀魏延,甚至他留下的遗命,即使魏延真的不听话,也只是让姜维断后撤退!
换句话说如果魏延打算背叛蜀汉投奔魏国,诸葛亮是拿他一点没办法的,主力能退回去就阿弥陀佛了。
所以,既然问诸葛亮为什么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杀魏延,那么显然就是按照《三国演义》而论了。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事实逻辑,不同版本可能差异很大。对《三国演义》的诸多版本,咱们以通行本毛本作为依据。
既然是以三国演义作为基准,那咱们就要从三国演义的世界观设定和价值观来评价。不能说站在历史角度论演义人物的是非,或者拿现代人的价值观去套小说中的古人。
毛本《演义》中,诸葛亮不但在临终前要安排杀魏延,而且从一开始就露出了要杀魏延的端倪。
原因很简单,因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掐指一算,算出了魏延脑后有反骨,在自己死后必然造反,所以预先安排锦囊妙计,由马岱潜伏,在魏延一旦造反的时候就动手宰了他。
听起来,很过分对吧?但是没办法!三国演义的设定,诸葛亮就是活神仙,他说魏延要造反,魏延就是要造反,后来魏延果然也造反了,那么诸葛亮反过来要杀他也就正确无比了。
当然,若真是凭这么一套迷信玩意就要杀大将,那诸葛亮也当不起四大名著主角的光环了。
事实上,除了诸葛亮这装神弄鬼(然而却是演义正文设定)的预言杀之外,魏延在演义中确实也表现出桀骜不驯的不稳定状态,简单说就是有取死之道。
魏延最早出场,是在襄阳。当时曹操大军南征,刘备带百姓南逃,蔡瑁张允已然投降曹操,不肯开城门放百姓入城,反而乱箭射下。魏延挺身出来,砍开城门,企图放进刘备,却被大将文聘缠住,刘备也走了。魏延没法子,只好去投长沙韩玄。
这一场,魏延表现是一身正气,铁骨铮铮。
接着是战长沙。赤壁之战后,关羽南征长沙,与老将黄忠大战三日,惺惺相惜。长沙太守韩玄大怒,认为黄忠勾结关羽,欲要斩杀黄忠。魏延暴起,为救黄忠,杀散了刀斧手。
到这一步,都算毫无问题。但是紧跟着魏延一刀砍了韩玄,这事儿放在封建社会就略有些不地道,毕竟当初是韩玄收留他的,于他有恩。魏延救了黄忠,想投刘备也好,想献长沙也罢,没必要直接过去,直接剥夺韩玄的活路。毕竟其余三城的太守,除了亲自出城交战的金璇身死之外,赵范和刘度都是投降不杀的。
所以在刘备取得长沙后,诸葛亮脸一板,拿这件事作为幌子,就要把魏延推出斩首。
真要这么杀了,魏延得泉下喊冤,好歹自己是为了刘皇叔啊。当然,诸葛亮此举只是为了威慑魏延。真要打算杀,刘备求情都没用的。
此后,魏延在跟着刘备庞统入川时,和黄忠争功,结果反而中了埋伏,若不是黄忠救命,险些被杀。这种违抗军令打败仗,若是比照后来马谡的例子,该当斩首。只是当时庞统带队,没和魏延计较而已。
等到刘备死后,魏延在诸葛亮北伐时,更是屡出不敬。因为诸葛亮没有听他的子午谷计策,就牢骚不断。对诸葛亮的命令,有时候也不太愿意配合。比如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本来打算让魏延去截断张郃的前军,魏延却故意装傻,低头不语,诸葛亮只好派了自告奋勇的王平。
而到了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安排魏延等四人各带五千兵马为前哨,魏延却跟陈式两个煽风点火,甚至故意贬低诸葛亮:
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军前公然贬低主帅,这是什么神操作?那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心里透亮了:
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
最终,在魏延阴测测的怂恿下,陈式违令进军,以至于兵败,几乎全军覆没。回来之后,两个人相互推卸责任,丑态百出:
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首先说明,“诸葛亮在自己死前一定要安排杀魏延”,这个话题应该在《三国演义》下讨论。
毕竟,只有演义中的诸葛亮才一心杀魏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但没有安排杀魏延,甚至他留下的遗命,即使魏延真的不听话,也只是让姜维断后撤退!
换句话说如果魏延打算背叛蜀汉投奔魏国,诸葛亮是拿他一点没办法的,主力能退回去就阿弥陀佛了。
所以,既然问诸葛亮为什么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杀魏延,那么显然就是按照《三国演义》而论了。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事实逻辑,不同版本可能差异很大。对《三国演义》的诸多版本,咱们以通行本毛本作为依据。
既然是以三国演义作为基准,那咱们就要从三国演义的世界观设定和价值观来评价。不能说站在历史角度论演义人物的是非,或者拿现代人的价值观去套小说中的古人。
毛本《演义》中,诸葛亮不但在临终前要安排杀魏延,而且从一开始就露出了要杀魏延的端倪。
原因很简单,因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掐指一算,算出了魏延脑后有反骨,在自己死后必然造反,所以预先安排锦囊妙计,由马岱潜伏,在魏延一旦造反的时候就动手宰了他。
听起来,很过分对吧?但是没办法!三国演义的设定,诸葛亮就是活神仙,他说魏延要造反,魏延就是要造反,后来魏延果然也造反了,那么诸葛亮反过来要杀他也就正确无比了。
当然,若真是凭这么一套迷信玩意就要杀大将,那诸葛亮也当不起四大名著主角的光环了。
事实上,除了诸葛亮这装神弄鬼(然而却是演义正文设定)的预言杀之外,魏延在演义中确实也表现出桀骜不驯的不稳定状态,简单说就是有取死之道。
魏延最早出场,是在襄阳。当时曹操大军南征,刘备带百姓南逃,蔡瑁张允已然投降曹操,不肯开城门放百姓入城,反而乱箭射下。魏延挺身出来,砍开城门,企图放进刘备,却被大将文聘缠住,刘备也走了。魏延没法子,只好去投长沙韩玄。
这一场,魏延表现是一身正气,铁骨铮铮。
接着是战长沙。赤壁之战后,关羽南征长沙,与老将黄忠大战三日,惺惺相惜。长沙太守韩玄大怒,认为黄忠勾结关羽,欲要斩杀黄忠。魏延暴起,为救黄忠,杀散了刀斧手。
到这一步,都算毫无问题。但是紧跟着魏延一刀砍了韩玄,这事儿放在封建社会就略有些不地道,毕竟当初是韩玄收留他的,于他有恩。魏延救了黄忠,想投刘备也好,想献长沙也罢,没必要直接过去,直接剥夺韩玄的活路。毕竟其余三城的太守,除了亲自出城交战的金璇身死之外,赵范和刘度都是投降不杀的。
所以在刘备取得长沙后,诸葛亮脸一板,拿这件事作为幌子,就要把魏延推出斩首。
真要这么杀了,魏延得泉下喊冤,好歹自己是为了刘皇叔啊。当然,诸葛亮此举只是为了威慑魏延。真要打算杀,刘备求情都没用的。
此后,魏延在跟着刘备庞统入川时,和黄忠争功,结果反而中了埋伏,若不是黄忠救命,险些被杀。这种违抗军令打败仗,若是比照后来马谡的例子,该当斩首。只是当时庞统带队,没和魏延计较而已。
等到刘备死后,魏延在诸葛亮北伐时,更是屡出不敬。因为诸葛亮没有听他的子午谷计策,就牢骚不断。对诸葛亮的命令,有时候也不太愿意配合。比如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本来打算让魏延去截断张郃的前军,魏延却故意装傻,低头不语,诸葛亮只好派了自告奋勇的王平。
而到了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安排魏延等四人各带五千兵马为前哨,魏延却跟陈式两个煽风点火,甚至故意贬低诸葛亮:
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军前公然贬低主帅,这是什么神操作?那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心里透亮了:
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
最终,在魏延阴测测的怂恿下,陈式违令进军,以至于兵败,几乎全军覆没。回来之后,两个人相互推卸责任,丑态百出:
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