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8章:东方之珠齐国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燕国内乱使其沦为齐国附属,南用兵于楚国,得到了淮北之地。
齐宣王之后,其子即位,为齐湣王,齐湣王承威王、宣王霸业。他即位之初,就由孟尝君率领韩、魏联军,进逼函谷关,逼迫秦人求和,使其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齐湣王时期,齐国达到霸业的顶峰。
齐败秦之后,秦昭王为了拉拢齐国,离间齐与三晋的关系,与齐相约互相称帝。前288年,齐称东帝、秦称西帝。
但当时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之后,齐、秦只能撤去帝号。但称帝之举刺激了齐湣王的野心,于是他决意灭宋。宋国是商人的后裔,当时的宋王晏十分昏庸,于是齐缗王便出兵灭宋。齐灭宋之后,齐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
史称“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齐湣王展露出其吞并天下的野心,这令各国都十分恐惧。事后证明,正是齐湣王这一错误决策,将齐国推到了所有国家的对立面!
之前齐因燕国内乱差点灭燕,燕国一直隐忍图谋复仇,尤其燕昭王招徕大批贤才,一直在等待时机。于是燕昭王派出苏代奔走于各国之中,渲染齐的威胁,挑拨齐与各国的关系。最终形成了伐齐的统一战线,燕军主帅乐毅帅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伐齐。五国联军败齐于济西,之后五国联军势如破竹,除莒和即墨之外,齐地七十余座城池进入敌手。
齐湣王逃出临淄之后,逃到了卫国,卫国对齐王十分尊敬,但齐王颐指气使,卫国便将其赶走。之后又逃到邹国和鲁国,因为骄横也被拒绝。齐湣王便逃回莒地。
楚国对五国伐齐战争持反对意见,楚国清楚认识到齐秦当时为东西二霸,齐灭则秦独大,于是决定派军援齐。楚将淖齿与齐湣王在莒相会。然而楚将淖齿却完全违背楚国愿望。湣王以其为相,淖齿却趁机杀掉齐湣王,与燕军共分宝物。
幸亏齐人察觉甚早,杀掉淖齿,固守莒地。在艰难中,齐人举宗室田单为主帅,抗击燕军,坚守六年。
不久燕国英明的燕昭王去世,田单用反间计,让燕惠王怀疑并罢免乐毅而任用骑劫,田单用火牛计大败燕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齐湣王被杀后,其子隐姓埋名。田单在破齐军之后,重迎太子于莒,立其为王,为齐襄王。之后的六年中,田单又驱逐燕军,恢复了齐国故地。
但经此一役,齐国已经完全失去了强国的地位。在齐复国后,齐襄王却开始猜忌功高盖主的田单,田单只能逃往赵国。
齐襄王之后,是齐王建,其母执齐政,其时已进入秦一国独大的历史时期。
齐王建四十年间不谈兵事,小心翼翼臣事秦国,在秦灭六国时,也没有感到危机,没有援助任何一国,也没有意识到危机而整修武备。前221年,在齐灭五国之后,兵临城下,齐国出降。
文史君说:
齐国从姜太公立国之初,就是东方的强国,即使田氏取代姜齐之后,因为齐国的积淀,仍是东方的大国。齐湣王时,齐国达到了霸业的顶峰,却在霸业顶峰直接跌落谷底。如果要追究原因,与齐湣王个人的决策有莫大关系。
齐湣王不信任任何势力,无论是宗室还是贤才,将齐国的权力攥在自己一个人手上,所以很容易决策失误。齐国还没有压制列国的绝对实力,最终灭宋的错误决策,使自己树敌过多被反噬!
在战国中前期,如若从七雄中选出一个最耀眼的存在,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国家绝对是位处中原腹地的魏国了,也只能是魏国才有分量称得上是最耀眼的。
其实魏国在三家分晋后,还不能完全算作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还没有承认。
虽然当时的周王室地狭民弱,根本没有实力控制各国,可周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位,如果不能得到周天子的分封,最多只能算作有实权的卿族。
这个结果是晋国魏氏的首领魏斯所不能接受的,他必须要让魏氏正式成为一个国家!(野心够可以,当年菠萝做梦也梦到过,嘿嘿……一国之君……)
正是由于这种想法,魏斯自继承祖业之始,就任用上郡守李悝主持变法,其变法主要内容为: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利”与“善平籴”的政策,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以增加产量。
并且积极的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魏国的耕种条件,且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止出现灾荒。
李悝的变法政策虽然主张重农,可他并没有完全禁止百姓从商,主张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基础上,鼓励百姓从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与各国的贸易中,此举给魏国带来大量的商业税,国库日益充实。
魏国的变法除了涉及到经济方面外,还对诸如武备、法治、人才选拔、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等方面进行大量革新。此后,变法有成的魏国积极对外扩张,强盛的魏国压得其他六国几乎喘不过气来。
可当魏国基业传承到魏惠王手中时,虽然将魏国国君的爵位,成功地从原本的侯爵变成了王爵,可却丢掉了大量国土,且接连败于齐、秦等国,致使魏文侯时期所攒下的基业几不复存。
对此后人们对魏惠王的评价多有贬义,魏惠王确实有他的问题,不过并不能将魏国国势衰弱的过错,完全放在魏惠王一个人头上。为此,不妨来看看造成魏国国势衰落的原因吧!
魏国国势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燕国内乱使其沦为齐国附属,南用兵于楚国,得到了淮北之地。
齐宣王之后,其子即位,为齐湣王,齐湣王承威王、宣王霸业。他即位之初,就由孟尝君率领韩、魏联军,进逼函谷关,逼迫秦人求和,使其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齐湣王时期,齐国达到霸业的顶峰。
齐败秦之后,秦昭王为了拉拢齐国,离间齐与三晋的关系,与齐相约互相称帝。前288年,齐称东帝、秦称西帝。
但当时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之后,齐、秦只能撤去帝号。但称帝之举刺激了齐湣王的野心,于是他决意灭宋。宋国是商人的后裔,当时的宋王晏十分昏庸,于是齐缗王便出兵灭宋。齐灭宋之后,齐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
史称“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齐湣王展露出其吞并天下的野心,这令各国都十分恐惧。事后证明,正是齐湣王这一错误决策,将齐国推到了所有国家的对立面!
之前齐因燕国内乱差点灭燕,燕国一直隐忍图谋复仇,尤其燕昭王招徕大批贤才,一直在等待时机。于是燕昭王派出苏代奔走于各国之中,渲染齐的威胁,挑拨齐与各国的关系。最终形成了伐齐的统一战线,燕军主帅乐毅帅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伐齐。五国联军败齐于济西,之后五国联军势如破竹,除莒和即墨之外,齐地七十余座城池进入敌手。
齐湣王逃出临淄之后,逃到了卫国,卫国对齐王十分尊敬,但齐王颐指气使,卫国便将其赶走。之后又逃到邹国和鲁国,因为骄横也被拒绝。齐湣王便逃回莒地。
楚国对五国伐齐战争持反对意见,楚国清楚认识到齐秦当时为东西二霸,齐灭则秦独大,于是决定派军援齐。楚将淖齿与齐湣王在莒相会。然而楚将淖齿却完全违背楚国愿望。湣王以其为相,淖齿却趁机杀掉齐湣王,与燕军共分宝物。
幸亏齐人察觉甚早,杀掉淖齿,固守莒地。在艰难中,齐人举宗室田单为主帅,抗击燕军,坚守六年。
不久燕国英明的燕昭王去世,田单用反间计,让燕惠王怀疑并罢免乐毅而任用骑劫,田单用火牛计大败燕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齐湣王被杀后,其子隐姓埋名。田单在破齐军之后,重迎太子于莒,立其为王,为齐襄王。之后的六年中,田单又驱逐燕军,恢复了齐国故地。
但经此一役,齐国已经完全失去了强国的地位。在齐复国后,齐襄王却开始猜忌功高盖主的田单,田单只能逃往赵国。
齐襄王之后,是齐王建,其母执齐政,其时已进入秦一国独大的历史时期。
齐王建四十年间不谈兵事,小心翼翼臣事秦国,在秦灭六国时,也没有感到危机,没有援助任何一国,也没有意识到危机而整修武备。前221年,在齐灭五国之后,兵临城下,齐国出降。
文史君说:
齐国从姜太公立国之初,就是东方的强国,即使田氏取代姜齐之后,因为齐国的积淀,仍是东方的大国。齐湣王时,齐国达到了霸业的顶峰,却在霸业顶峰直接跌落谷底。如果要追究原因,与齐湣王个人的决策有莫大关系。
齐湣王不信任任何势力,无论是宗室还是贤才,将齐国的权力攥在自己一个人手上,所以很容易决策失误。齐国还没有压制列国的绝对实力,最终灭宋的错误决策,使自己树敌过多被反噬!
在战国中前期,如若从七雄中选出一个最耀眼的存在,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国家绝对是位处中原腹地的魏国了,也只能是魏国才有分量称得上是最耀眼的。
其实魏国在三家分晋后,还不能完全算作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还没有承认。
虽然当时的周王室地狭民弱,根本没有实力控制各国,可周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位,如果不能得到周天子的分封,最多只能算作有实权的卿族。
这个结果是晋国魏氏的首领魏斯所不能接受的,他必须要让魏氏正式成为一个国家!(野心够可以,当年菠萝做梦也梦到过,嘿嘿……一国之君……)
正是由于这种想法,魏斯自继承祖业之始,就任用上郡守李悝主持变法,其变法主要内容为: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利”与“善平籴”的政策,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以增加产量。
并且积极的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魏国的耕种条件,且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止出现灾荒。
李悝的变法政策虽然主张重农,可他并没有完全禁止百姓从商,主张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基础上,鼓励百姓从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与各国的贸易中,此举给魏国带来大量的商业税,国库日益充实。
魏国的变法除了涉及到经济方面外,还对诸如武备、法治、人才选拔、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等方面进行大量革新。此后,变法有成的魏国积极对外扩张,强盛的魏国压得其他六国几乎喘不过气来。
可当魏国基业传承到魏惠王手中时,虽然将魏国国君的爵位,成功地从原本的侯爵变成了王爵,可却丢掉了大量国土,且接连败于齐、秦等国,致使魏文侯时期所攒下的基业几不复存。
对此后人们对魏惠王的评价多有贬义,魏惠王确实有他的问题,不过并不能将魏国国势衰弱的过错,完全放在魏惠王一个人头上。为此,不妨来看看造成魏国国势衰落的原因吧!
魏国国势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