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汉代与古希腊的碰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受限于当时交通工具技术的局限,遥远的古代人类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在它们的发展之初大都是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极少有交叉和互动。
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之所以那么让人心向往之,就是它代表了不同地域两个陌生的文明第一次相遇擦出火花,对于历史爱好者有“出圈”的惊喜感。
其实,在怛罗斯之战的7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治下的汉帝国就有一场直面遥远希腊文明的碰撞。
这是一场发生在两个文明已知世界尽头的残酷战争。
对于早期的中国王朝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绝对是最大的威胁。从蒙恬北筑长城到汉高祖白登之围,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农耕文明的军事动员力和机动性明显不足,似乎只能被动防守,在一次次的劫掠中落于下风。
在长城南北两边,秦汉之际都是地缘格局的关键转折期
长城以南,秦统一六国开启帝国模式
长城以北,匈奴成长为草原帝国并南下
双方在两条战线上对抗,河套地区是争夺重点
公元前138年,当时年轻的汉武帝心怀大志,想要一举逆转汉和匈奴的实力对比。经过与智囊集团的探讨,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增加即将到来的汉匈全面战争的胜率,就需要尽可能多的盟友在另一个方向牵扯匈奴人的兵力,让其腹背受敌。
汉朝初期在西北方向是缺乏保护的
匈奴骑兵南下即可威胁首都长安
所以控制河套与河西走廊非常重要
如果有一支友军背后牵制匈奴,显然最好不过
于是乎这个假想中的盟友,被他们定为了月氏国。
在当时匈奴崛起前,月氏原本是活跃于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根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可推断,月氏是讲汉藏语系、有东方血脉的人群。公元前176年,也就是汉文帝初年,匈奴冒顿单于派遣右贤王西征,月氏战败西迁到中亚伊犁河流域,从此消失在中原人的视野里面。
匈奴人从蒙古高原南下赶走了河西走廊的月氏人
月氏人一路迁徙至伊犁河流域
之后又南下到巴克特里亚(阿姆河流域)
从中原的角度确实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匈奴是汉朝和月氏的共同敌人,月氏对其更有丧土之恨。所以汉武帝想,如果能联络到这个已经向西遁走的国家,二者一起合力攻讨匈奴则大业可成。
于是汉朝派遣了一个使臣出使西域,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月氏国,这个使臣就是张骞。可惜的是张骞这一路旅程从开始就遭遇了不顺,他还未到达西域就被匈奴所俘虏。匈奴单于想要笼络这个人杰,让他娶了一个匈奴女子,并育有2个儿子。
张骞出发时河西走廊还在匈奴的控制之下
相当于出门没多远就被抓了
不过这之后漫长的草原生活
反而可能让张骞有能力和经验走得更远
让人不得不动容的是,张骞在蒙古草原生活了10年之久,却依然保持着对大汉的忠诚。
而且在这漫长的10年之中,张骞精熟了匈奴的语言和地形道路等信息。最终他找到机会逃出生天,继续他当年未竟的事业,一路艰苦西行,穿越了广袤的沙漠戈壁,路过一个又一个绿洲。
且当时的罗布泊并未干涸而是一个大湖,周围河流畅通
向西通过塔里木河流域即可翻越天山通向费尔干纳
然而,当张骞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已经迁徙到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时,却被告知他们已经不想再同匈奴进行战争。
这并不意味着张骞此行没有任何价值,他在中亚寻找月氏的时候,张骞在今费尔干纳盆地上找到了一个奇特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有着深邃的眼窝和浓厚的黑胡子,种植小麦,而且还爱喝葡萄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受限于当时交通工具技术的局限,遥远的古代人类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在它们的发展之初大都是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极少有交叉和互动。
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之所以那么让人心向往之,就是它代表了不同地域两个陌生的文明第一次相遇擦出火花,对于历史爱好者有“出圈”的惊喜感。
其实,在怛罗斯之战的7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治下的汉帝国就有一场直面遥远希腊文明的碰撞。
这是一场发生在两个文明已知世界尽头的残酷战争。
对于早期的中国王朝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绝对是最大的威胁。从蒙恬北筑长城到汉高祖白登之围,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农耕文明的军事动员力和机动性明显不足,似乎只能被动防守,在一次次的劫掠中落于下风。
在长城南北两边,秦汉之际都是地缘格局的关键转折期
长城以南,秦统一六国开启帝国模式
长城以北,匈奴成长为草原帝国并南下
双方在两条战线上对抗,河套地区是争夺重点
公元前138年,当时年轻的汉武帝心怀大志,想要一举逆转汉和匈奴的实力对比。经过与智囊集团的探讨,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增加即将到来的汉匈全面战争的胜率,就需要尽可能多的盟友在另一个方向牵扯匈奴人的兵力,让其腹背受敌。
汉朝初期在西北方向是缺乏保护的
匈奴骑兵南下即可威胁首都长安
所以控制河套与河西走廊非常重要
如果有一支友军背后牵制匈奴,显然最好不过
于是乎这个假想中的盟友,被他们定为了月氏国。
在当时匈奴崛起前,月氏原本是活跃于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根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可推断,月氏是讲汉藏语系、有东方血脉的人群。公元前176年,也就是汉文帝初年,匈奴冒顿单于派遣右贤王西征,月氏战败西迁到中亚伊犁河流域,从此消失在中原人的视野里面。
匈奴人从蒙古高原南下赶走了河西走廊的月氏人
月氏人一路迁徙至伊犁河流域
之后又南下到巴克特里亚(阿姆河流域)
从中原的角度确实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匈奴是汉朝和月氏的共同敌人,月氏对其更有丧土之恨。所以汉武帝想,如果能联络到这个已经向西遁走的国家,二者一起合力攻讨匈奴则大业可成。
于是汉朝派遣了一个使臣出使西域,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月氏国,这个使臣就是张骞。可惜的是张骞这一路旅程从开始就遭遇了不顺,他还未到达西域就被匈奴所俘虏。匈奴单于想要笼络这个人杰,让他娶了一个匈奴女子,并育有2个儿子。
张骞出发时河西走廊还在匈奴的控制之下
相当于出门没多远就被抓了
不过这之后漫长的草原生活
反而可能让张骞有能力和经验走得更远
让人不得不动容的是,张骞在蒙古草原生活了10年之久,却依然保持着对大汉的忠诚。
而且在这漫长的10年之中,张骞精熟了匈奴的语言和地形道路等信息。最终他找到机会逃出生天,继续他当年未竟的事业,一路艰苦西行,穿越了广袤的沙漠戈壁,路过一个又一个绿洲。
且当时的罗布泊并未干涸而是一个大湖,周围河流畅通
向西通过塔里木河流域即可翻越天山通向费尔干纳
然而,当张骞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已经迁徙到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时,却被告知他们已经不想再同匈奴进行战争。
这并不意味着张骞此行没有任何价值,他在中亚寻找月氏的时候,张骞在今费尔干纳盆地上找到了一个奇特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有着深邃的眼窝和浓厚的黑胡子,种植小麦,而且还爱喝葡萄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