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章 六号宫殿遗址发现了什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王在咸阳宫见燕国使者荆轲时遇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近日,网上出现了一则“荆轲刺秦的大殿遗址被找到”的消息,让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事件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主持此次挖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讲述了考古工作者眼中的这段历史。
“在没有文字实证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去对号入座地说这是荆轲刺秦的大殿或者咸阳宫的主殿。”在许卫红看来,很多人对这次发掘的成果存在误解。首先,最近被解读为“荆轲刺秦地”的遗址在考古界被称为“秦咸阳城六号宫殿遗址”。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考古人员在上世纪对咸阳城遗址的考古调查时将其编为第6号。事实上,考古人员对六号宫殿遗址的发掘已持续了多年,遗址的时代本身也有明显辨识度。许卫红等人撰写的《秦咸阳城遗址——基于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的工作成果》显示,6号高台建筑在现地表以上仍残留高达6米多的夯土台基,总体至现存台基顶部高度达11.3米。
如此规模的遗迹,还只是夯土台基。秦代时,从台基至建筑顶部至少还有3米以上。考古人员也在台基顶部发现了曲尺形墙体与壁柱、台阶与斜坡通道、涂朱地面等,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六号宫殿遗址几乎处于咸阳塬的中心位置,南部正对着一条宽50米以上的道路。所以,我们从种种迹象推测,这里是咸阳北塬秦宫殿的核心。从规格、面积上来看,它具备政务大殿的功能。”许卫红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遗址只是“具备政务大殿的功能”,目前还没有任何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王在咸阳宫见燕国使者荆轲时遇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近日,网上出现了一则“荆轲刺秦的大殿遗址被找到”的消息,让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事件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主持此次挖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讲述了考古工作者眼中的这段历史。
“在没有文字实证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去对号入座地说这是荆轲刺秦的大殿或者咸阳宫的主殿。”在许卫红看来,很多人对这次发掘的成果存在误解。首先,最近被解读为“荆轲刺秦地”的遗址在考古界被称为“秦咸阳城六号宫殿遗址”。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考古人员在上世纪对咸阳城遗址的考古调查时将其编为第6号。事实上,考古人员对六号宫殿遗址的发掘已持续了多年,遗址的时代本身也有明显辨识度。许卫红等人撰写的《秦咸阳城遗址——基于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的工作成果》显示,6号高台建筑在现地表以上仍残留高达6米多的夯土台基,总体至现存台基顶部高度达11.3米。
如此规模的遗迹,还只是夯土台基。秦代时,从台基至建筑顶部至少还有3米以上。考古人员也在台基顶部发现了曲尺形墙体与壁柱、台阶与斜坡通道、涂朱地面等,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六号宫殿遗址几乎处于咸阳塬的中心位置,南部正对着一条宽50米以上的道路。所以,我们从种种迹象推测,这里是咸阳北塬秦宫殿的核心。从规格、面积上来看,它具备政务大殿的功能。”许卫红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遗址只是“具备政务大殿的功能”,目前还没有任何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