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民国初年的北京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人人敬重文化,城内办有惜字会馆。凡是写有文字的纸张,没人会去随意踩踏,或者挪作他用,惜字会馆会着人去捡拾字纸,或者收买废弃字纸,带回会馆内焚烧,不可能随意侮辱文字。只是在北平沦陷之后,惜字会馆便没有了,上街捡拾字纸的人再也见不到了。
民国初年的北京,平民百姓生活困顿。1922年,一个砖瓦匠大工一天的工钱74个铜元,折合银元3.87角;一个小工仅50个铜元罢了,折合成银元2.82角。而那时的玉米面却要4分一斤,一个大工一天的工钱不过9斤多玉米面罢了,一个小工更是只有不到7斤。而一个家庭的生活开支可不仅仅纯吃玉米面就可以的。
随着20年代军阀混战,铜元贬值愈加厉害,物价疯涨严重,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那时所有工钱都是按照铜元结算的,一直到1924年经过工人不懈争取,才开始以银元结算。
民国初年的北京对文化人却是格外的优待,初小教员月薪24元,高小教员34元。大学教授月薪最高400元,最低也有300;助教月薪最高110,最低50元。而那时的北京,一家四口一年只需要100大洋就足够他们生活了。而一套小四合院,不过300大洋,仅仅只是教授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民国初年的百姓生活困顿,纨绔子弟却还是极好斗鹰遛狗,玩鸟养虫,还是一副老顽主做派。尽管百姓生活困顿,可北京百姓却依然讲究。衣着不讲华贵,但讲整洁不破,就连一些只有一身衣服的穷人,都会穿着衣服让路边缝穷的人帮自己缝补破洞。
时,北京人出门必穿大褂,或是长袍马褂,短巾汗衫者被视作无礼,因为这是在屋里面才会穿的衣服。哪怕在屋内接待客人,也必穿大褂。男人出门带青缎或黑缎的瓜皮小帽,冬季防风戴将军盔。小孩子戴毛套帽。做苦力之人多戴毡帽。妇人梳发髻,姑娘梳辫子。
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人人敬重文化,城内办有惜字会馆。凡是写有文字的纸张,没人会去随意踩踏,或者挪作他用,惜字会馆会着人去捡拾字纸,或者收买废弃字纸,带回会馆内焚烧,不可能随意侮辱文字。只是在北平沦陷之后,惜字会馆便没有了,上街捡拾字纸的人再也见不到了。
民国初年的北京,平民百姓生活困顿。1922年,一个砖瓦匠大工一天的工钱74个铜元,折合银元3.87角;一个小工仅50个铜元罢了,折合成银元2.82角。而那时的玉米面却要4分一斤,一个大工一天的工钱不过9斤多玉米面罢了,一个小工更是只有不到7斤。而一个家庭的生活开支可不仅仅纯吃玉米面就可以的。
随着20年代军阀混战,铜元贬值愈加厉害,物价疯涨严重,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那时所有工钱都是按照铜元结算的,一直到1924年经过工人不懈争取,才开始以银元结算。
民国初年的北京对文化人却是格外的优待,初小教员月薪24元,高小教员34元。大学教授月薪最高400元,最低也有300;助教月薪最高110,最低50元。而那时的北京,一家四口一年只需要100大洋就足够他们生活了。而一套小四合院,不过300大洋,仅仅只是教授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民国初年的百姓生活困顿,纨绔子弟却还是极好斗鹰遛狗,玩鸟养虫,还是一副老顽主做派。尽管百姓生活困顿,可北京百姓却依然讲究。衣着不讲华贵,但讲整洁不破,就连一些只有一身衣服的穷人,都会穿着衣服让路边缝穷的人帮自己缝补破洞。
时,北京人出门必穿大褂,或是长袍马褂,短巾汗衫者被视作无礼,因为这是在屋里面才会穿的衣服。哪怕在屋内接待客人,也必穿大褂。男人出门带青缎或黑缎的瓜皮小帽,冬季防风戴将军盔。小孩子戴毛套帽。做苦力之人多戴毡帽。妇人梳发髻,姑娘梳辫子。
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