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三十年前,上清女婢姽婳颖悟绝伦,没成想偷师学艺竟证大道,破门而出之后自立门户,名曰天玄门。
天玄门主姽婳实乃百年难得一见之武学奇才,三十年来弹指即过,其在武学上的造诣愈发精深,通过上清宫剑法招式推演出的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而门主姽婳也渐成一代宗师。
虽说江湖群雄并起,但数千年来上清宫与青灯寺武林泰斗的地位从无任何宗门可以撼动。
上清宫傲视中原武林,青灯寺则领袖江南武林,这两大宗门一南一北,底蕴深厚,风云辈出。
只是近年来天玄门广收门徒,门人弟子外出行走之时更多与上清门下有诸多摩擦,更有甚者大打出手。
江湖传闻,天玄门欲取上清而代之,领袖中原群伦。
天桂山,天玄宗门之所在。
一处青砖黑瓦的道观,青烟袅袅,横架于两山之间,远远望去,似临空悬于天上,四周更有青烟笼罩,平添道家出尘气派。
道观两侧各有一条狭长的甬道,供人行走,道观没有广场,没有石级,前后各六扇殿门大开,门外就是无底悬崖,不时有燕雀掠檐而过。
一女子卓立观前,雪胸蝉鬓,寒玉簪子斜插在道髻之上,宛如谪仙,正是天玄门主姽婳。
她此时一眼望去,晴日当头,道观前是风和日丽,下视山腰则云笼雾罩,山脚更是急雨如箭,一片朦胧,真是半山风雨半山晴,此即天桂山著名的“山寺晴雨”奇观。
而这一切在她眼里,早已见怪不怪。
忽听她冷冷说道:“有劳中官回禀摄政王,就说姽婳尊奉上谕,定当尽出门内精锐,必赶在约定时日之前抵达动宫山。”
姽婳话音方落,从阴影处缓步显出一个人影,一身缎袍,面白无须,作富家翁打扮,望之不过四十,平平无奇,唯脑袋特别扎眼。头顶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余脑后金钱大小的一小片头发,结辫下垂,形如鼠尾,委实滑诞可笑,不堪入目。
此刻他微微一笑,声音既尖且锐:“老奴定将原话一字不漏地禀呈摄政王,只是……”
姽婳背对着他,面沉如水,片刻后深吸一口气,微抬声音道:“中官有话但说无妨。”
对方沉吟片刻,似在思索措辞,最后还是道:“只是久闻上清宫卧虎藏龙,先不说玄字辈那两个老不死的,就连风字辈弟子当中也不乏出类拔萃之人,如迟风楠,张风怡等辈,更别说还有前后两任首座,“剑狂”李定国,“剑癫”李风岩二人,门主虽然神功盖世,可门人弟子只怕高低有别……”
姽婳见他话说一半,心下不悦,双眉一蹙,道:“中官此话何意?贫道鲁钝,还请明示。”
那人道:“此绝非是老奴的意思,而是摄政王的意思。摄政王担心贵派一己之力心余力绌,若不能一击得胜,除了这心腹之患,你我二人身死事小,误了摄政王数年的谋划事大呀。因此早在半月之前,摄政王已通谕朝鲜海云台,西藏密宗两大宗门配合贵派行动。”
姽婳心里一惊,心想:“海云台和西藏密宗竟也降清了吗?不管他们是否降清,总之于我却是大大有利,看来数十年来的账终于要有个了断了。只是他所说的要这两大派配合我们却是做不得真,只怕他们到海云台和西藏密宗也是如此这般说的。”
思罢缓缓回身,展眉一笑道:“天玄门多承摄政王好意。”
那人去后,姽婳厌恶地回转身子,面向殿外青山,高声道:“来人,将此间内内外外重新焚香清扫,再将那阉人用过的茶碗仍地远远的。”
动宫山,上清宫
这日八月十七,再过两日便是上清宫掌教玄元真人九十岁寿诞,天极殿内外花团锦簇,一团和气。
玄元虽再三叮嘱正逢国难当头,不可大肆操办,可一众门人弟子却不这样想,都觉得自家掌教不仅武功独步天下,而且德高望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掌教九十大寿的喜讯早已传了出去,门人弟子都希望借此机会大宴群豪,一则为博师父欢喜,二则凝聚江湖上的力量,商议为国尽忠之计。
武林之中各大派,无论远近,俱都络绎而来,远路的甚至提前一个月便备好贺礼出发了。
大多数与上清宫交好的门派,都是由掌门人亲自率众弟子到贺,寿诞之期愈发临近,江湖上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都到了,可谓群贤毕至,上清宫客房几乎已住不下,实在是近年来武林中少有的盛会,与会的江湖群雄大都希望借此机会,能一扫笼罩在无数大明武人心头的阴霾。
彼时,大明王朝内外交困,闯军兵锋直指京畿,关外宁锦防线全线崩溃,八旗铁骑兵强马壮,对汉室江山虎视眈眈。
大明实已风雨飘摇。
当时武林之中对李闯的态度大相径庭,多数武林人士忠于朝廷,认为李闯是大明的祸根,没有李闯大明将国泰民安,关外鞑子再是骁勇,可就那十几万人,实在不足为心腹之患。
而又有些武林人士则认为大明王朝气数已尽,闯王乃天命所归。
但是无论对李闯态度如何,但对于关外鞑子,莫不是咬牙切齿,辽东鞑子以我汉人为猪为狗,杀之灭之,近年来各大派前去关外拒敌的门人弟子不在少数,松山一战各大宗派更是死伤惨重,可谓仇深似海。
此时天极殿上钟声响了三下,其声悠扬,回荡在这茫茫群山之中。
一名三代弟子面带笑容赶上殿来,殿上只有玄徽一人,愁眉不展。
那弟子拱手说道:“师叔祖,蜀中剑阁阁主亲率门人弟子到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三十年前,上清女婢姽婳颖悟绝伦,没成想偷师学艺竟证大道,破门而出之后自立门户,名曰天玄门。
天玄门主姽婳实乃百年难得一见之武学奇才,三十年来弹指即过,其在武学上的造诣愈发精深,通过上清宫剑法招式推演出的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而门主姽婳也渐成一代宗师。
虽说江湖群雄并起,但数千年来上清宫与青灯寺武林泰斗的地位从无任何宗门可以撼动。
上清宫傲视中原武林,青灯寺则领袖江南武林,这两大宗门一南一北,底蕴深厚,风云辈出。
只是近年来天玄门广收门徒,门人弟子外出行走之时更多与上清门下有诸多摩擦,更有甚者大打出手。
江湖传闻,天玄门欲取上清而代之,领袖中原群伦。
天桂山,天玄宗门之所在。
一处青砖黑瓦的道观,青烟袅袅,横架于两山之间,远远望去,似临空悬于天上,四周更有青烟笼罩,平添道家出尘气派。
道观两侧各有一条狭长的甬道,供人行走,道观没有广场,没有石级,前后各六扇殿门大开,门外就是无底悬崖,不时有燕雀掠檐而过。
一女子卓立观前,雪胸蝉鬓,寒玉簪子斜插在道髻之上,宛如谪仙,正是天玄门主姽婳。
她此时一眼望去,晴日当头,道观前是风和日丽,下视山腰则云笼雾罩,山脚更是急雨如箭,一片朦胧,真是半山风雨半山晴,此即天桂山著名的“山寺晴雨”奇观。
而这一切在她眼里,早已见怪不怪。
忽听她冷冷说道:“有劳中官回禀摄政王,就说姽婳尊奉上谕,定当尽出门内精锐,必赶在约定时日之前抵达动宫山。”
姽婳话音方落,从阴影处缓步显出一个人影,一身缎袍,面白无须,作富家翁打扮,望之不过四十,平平无奇,唯脑袋特别扎眼。头顶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余脑后金钱大小的一小片头发,结辫下垂,形如鼠尾,委实滑诞可笑,不堪入目。
此刻他微微一笑,声音既尖且锐:“老奴定将原话一字不漏地禀呈摄政王,只是……”
姽婳背对着他,面沉如水,片刻后深吸一口气,微抬声音道:“中官有话但说无妨。”
对方沉吟片刻,似在思索措辞,最后还是道:“只是久闻上清宫卧虎藏龙,先不说玄字辈那两个老不死的,就连风字辈弟子当中也不乏出类拔萃之人,如迟风楠,张风怡等辈,更别说还有前后两任首座,“剑狂”李定国,“剑癫”李风岩二人,门主虽然神功盖世,可门人弟子只怕高低有别……”
姽婳见他话说一半,心下不悦,双眉一蹙,道:“中官此话何意?贫道鲁钝,还请明示。”
那人道:“此绝非是老奴的意思,而是摄政王的意思。摄政王担心贵派一己之力心余力绌,若不能一击得胜,除了这心腹之患,你我二人身死事小,误了摄政王数年的谋划事大呀。因此早在半月之前,摄政王已通谕朝鲜海云台,西藏密宗两大宗门配合贵派行动。”
姽婳心里一惊,心想:“海云台和西藏密宗竟也降清了吗?不管他们是否降清,总之于我却是大大有利,看来数十年来的账终于要有个了断了。只是他所说的要这两大派配合我们却是做不得真,只怕他们到海云台和西藏密宗也是如此这般说的。”
思罢缓缓回身,展眉一笑道:“天玄门多承摄政王好意。”
那人去后,姽婳厌恶地回转身子,面向殿外青山,高声道:“来人,将此间内内外外重新焚香清扫,再将那阉人用过的茶碗仍地远远的。”
动宫山,上清宫
这日八月十七,再过两日便是上清宫掌教玄元真人九十岁寿诞,天极殿内外花团锦簇,一团和气。
玄元虽再三叮嘱正逢国难当头,不可大肆操办,可一众门人弟子却不这样想,都觉得自家掌教不仅武功独步天下,而且德高望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掌教九十大寿的喜讯早已传了出去,门人弟子都希望借此机会大宴群豪,一则为博师父欢喜,二则凝聚江湖上的力量,商议为国尽忠之计。
武林之中各大派,无论远近,俱都络绎而来,远路的甚至提前一个月便备好贺礼出发了。
大多数与上清宫交好的门派,都是由掌门人亲自率众弟子到贺,寿诞之期愈发临近,江湖上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都到了,可谓群贤毕至,上清宫客房几乎已住不下,实在是近年来武林中少有的盛会,与会的江湖群雄大都希望借此机会,能一扫笼罩在无数大明武人心头的阴霾。
彼时,大明王朝内外交困,闯军兵锋直指京畿,关外宁锦防线全线崩溃,八旗铁骑兵强马壮,对汉室江山虎视眈眈。
大明实已风雨飘摇。
当时武林之中对李闯的态度大相径庭,多数武林人士忠于朝廷,认为李闯是大明的祸根,没有李闯大明将国泰民安,关外鞑子再是骁勇,可就那十几万人,实在不足为心腹之患。
而又有些武林人士则认为大明王朝气数已尽,闯王乃天命所归。
但是无论对李闯态度如何,但对于关外鞑子,莫不是咬牙切齿,辽东鞑子以我汉人为猪为狗,杀之灭之,近年来各大派前去关外拒敌的门人弟子不在少数,松山一战各大宗派更是死伤惨重,可谓仇深似海。
此时天极殿上钟声响了三下,其声悠扬,回荡在这茫茫群山之中。
一名三代弟子面带笑容赶上殿来,殿上只有玄徽一人,愁眉不展。
那弟子拱手说道:“师叔祖,蜀中剑阁阁主亲率门人弟子到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