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消失了几百年的传国玉玺一出现,立即引起了满朝震动,各地百姓也开始议论此事,互相普及传国玉玺的传说。
一千八百多年前(天武朝往前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称皇帝,并造了一方传国玉玺。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作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史载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后唐时期,距天武朝七百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洛阳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不过世人皆知,平常大火是无法烧毁玉石的,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寻找传国玉玺。
明太祖朱元璋也找过,以为传国玉玺在蒙元那,于是派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北元,最终无功而返。
虽然后来蓝玉在捕鱼儿海一锅端了北元,俘获了大量王公贵族,但一直没有找到元朝皇帝的玉玺。
到了崇祯年间,传闻玉玺传到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手里,林丹汗被八旗军击溃后,又到了皇太极手里。
崇祯十二年的辽东大战,尚是太子的天武帝率明军攻克盛京,忠武侯李廷表找到了那所谓的“传国玉玺”,交给天武帝。
经过天武帝辨别后,确认其为赝品并当场打假,将之摔的稀碎。
众人由此断定蒙元传下来的传国玺就是赝品,真的传国玉玺只怕就是在后唐时期丢失了,还在洛阳一带!
.......
仅仅数日,传国玉玺出现在朱慈烺的龙案上,他第一个上手,不停翻看这块传说中的玉玺。
只见这块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拐角处果然有一个镶金的角。
传闻这是当年王莽篡汉时导致的,当时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虽然已经初步判断这玩意就是真的,但朱慈烺还是召开了朝会,召见学识渊博的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等数十名官员鉴定。
论古玩收藏,在古典文化上的造诣,这些大佬随便拉出去一个,都比后世的专家牛多了。
或许他们治国不行,但诗词歌赋,引经据典,鉴定宝贝却是他们的看家本事!
为什么找这些人鉴定呢?
因为历史上出现过两次这种情况,都说传国玉玺现世了,由农民献给朝廷。
第一次是在宋朝哲宗时,有个叫段义的农民在田里耕地,发现了传国玉玺,上交到了朝廷,
经过十三位大学士的考证,说是真的,但朝野有识之士怀疑这是赝品的人更多。
宋哲宗不管这些,不仅赏了挖宝献玺的农民,价值后世三十万人民币的财物,还封了个小官,类似于后世连级干部。(戊午,宴紫宸殿,庚申,诏献宝人段义为右班殿直,赐绢二百匹。)
封赏之后,宋哲宗又昭告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消失了几百年的传国玉玺一出现,立即引起了满朝震动,各地百姓也开始议论此事,互相普及传国玉玺的传说。
一千八百多年前(天武朝往前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称皇帝,并造了一方传国玉玺。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作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史载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后唐时期,距天武朝七百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洛阳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不过世人皆知,平常大火是无法烧毁玉石的,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寻找传国玉玺。
明太祖朱元璋也找过,以为传国玉玺在蒙元那,于是派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北元,最终无功而返。
虽然后来蓝玉在捕鱼儿海一锅端了北元,俘获了大量王公贵族,但一直没有找到元朝皇帝的玉玺。
到了崇祯年间,传闻玉玺传到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手里,林丹汗被八旗军击溃后,又到了皇太极手里。
崇祯十二年的辽东大战,尚是太子的天武帝率明军攻克盛京,忠武侯李廷表找到了那所谓的“传国玉玺”,交给天武帝。
经过天武帝辨别后,确认其为赝品并当场打假,将之摔的稀碎。
众人由此断定蒙元传下来的传国玺就是赝品,真的传国玉玺只怕就是在后唐时期丢失了,还在洛阳一带!
.......
仅仅数日,传国玉玺出现在朱慈烺的龙案上,他第一个上手,不停翻看这块传说中的玉玺。
只见这块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拐角处果然有一个镶金的角。
传闻这是当年王莽篡汉时导致的,当时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虽然已经初步判断这玩意就是真的,但朱慈烺还是召开了朝会,召见学识渊博的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等数十名官员鉴定。
论古玩收藏,在古典文化上的造诣,这些大佬随便拉出去一个,都比后世的专家牛多了。
或许他们治国不行,但诗词歌赋,引经据典,鉴定宝贝却是他们的看家本事!
为什么找这些人鉴定呢?
因为历史上出现过两次这种情况,都说传国玉玺现世了,由农民献给朝廷。
第一次是在宋朝哲宗时,有个叫段义的农民在田里耕地,发现了传国玉玺,上交到了朝廷,
经过十三位大学士的考证,说是真的,但朝野有识之士怀疑这是赝品的人更多。
宋哲宗不管这些,不仅赏了挖宝献玺的农民,价值后世三十万人民币的财物,还封了个小官,类似于后世连级干部。(戊午,宴紫宸殿,庚申,诏献宝人段义为右班殿直,赐绢二百匹。)
封赏之后,宋哲宗又昭告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