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发如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北周制度精神的核心是复周礼。那么复周礼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汉化,意味着争取人心,意味着占领法统制高点。
北周宇文氏皇族虽然是正统的鲜卑人,但他们却以胡入汉,尊起西周的大旗,这一汉化精神和汉化源流,可以说远远超越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苻坚,也大幅超越了北魏孝文帝。复周礼之举,可以认为,宇文泰及宇文氏皇族在精神上已完成了汉化。
这也是关陇集团为什么能聚集起来的理由。
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北周之前,东晋南朝对北方五胡国家一直以胡、羯、虏、索虏等带有侮辱性的称呼称之,但在梁陈以后,即使是南朝的官方文书,大都直接以国号相称,而不再有什么侮辱性的叫法。
这显然是北周坚持不懈汉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不仅改变了宇文氏的民族属性,也改变了北周的国家性质,更难得的是,赢得了汉族的认同。
所以我们纵观隋代周的过程,完全是类似汉、魏、晋禅代的政治禅让,而没有任何民族报复之说,冉闵屠胡时代的戾气全然消失不见。
隋朝建立后,对待北周的法统并没有废弃,而是搁置为静止的历史。北周所封的爵位,隋朝一律予以承认。
从这个角度说,继承了北周法统的隋朝,如果拿到南北朝统一的大历史环境中看,隋朝和北周实际上是一体的。
好了,前面所有论述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既然隋和北周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那么,评价宇文泰、宇文邕、杨坚三位皇帝的历史功绩和两位,也终于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三、宇文泰、宇文邕、杨坚的功绩各是什么?
宇文泰,北周开国皇帝,死后追尊为北周太祖,谥曰文。宇文泰出身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他的一生,既是战斗的一生,更是创革的一生。总体评价宇文泰的特点,大概可以如此说,大局观极强,军事水平高超,具备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宇文泰二十七岁时成为关陇集团的首领,他以区区四万多军队,连续抵抗东魏高欢十多万大军为时十余年的狂攻,稳住了关陇一带的局面。高欢死后东西魏进入短暂的平静期,宇文泰一手抓政治改革,采取复周礼、行六官的方式,打响了汉化的第一枪;一手抓军事,以极为低调的方式,东方战线向东魏北齐忍气吞声,南方战线上却接连拿下汉中、益州、荆州等大片领土,改变了国力积弱的现状。他还天才般地发明了府兵制,这一军事制度一直保持到唐朝初年,成为周隋唐三朝克成武功的最强利器。
那么纵观宇文泰最大的历史贡献,无疑在于掀起汉化的浪潮。宇文泰虽是北镇蛮荒之地的鲜卑,但他对十六国以来汉化的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明白十六国以强横之资,因为没有走出狭隘的民族矛盾,才导致败亡相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北周制度精神的核心是复周礼。那么复周礼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汉化,意味着争取人心,意味着占领法统制高点。
北周宇文氏皇族虽然是正统的鲜卑人,但他们却以胡入汉,尊起西周的大旗,这一汉化精神和汉化源流,可以说远远超越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苻坚,也大幅超越了北魏孝文帝。复周礼之举,可以认为,宇文泰及宇文氏皇族在精神上已完成了汉化。
这也是关陇集团为什么能聚集起来的理由。
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北周之前,东晋南朝对北方五胡国家一直以胡、羯、虏、索虏等带有侮辱性的称呼称之,但在梁陈以后,即使是南朝的官方文书,大都直接以国号相称,而不再有什么侮辱性的叫法。
这显然是北周坚持不懈汉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不仅改变了宇文氏的民族属性,也改变了北周的国家性质,更难得的是,赢得了汉族的认同。
所以我们纵观隋代周的过程,完全是类似汉、魏、晋禅代的政治禅让,而没有任何民族报复之说,冉闵屠胡时代的戾气全然消失不见。
隋朝建立后,对待北周的法统并没有废弃,而是搁置为静止的历史。北周所封的爵位,隋朝一律予以承认。
从这个角度说,继承了北周法统的隋朝,如果拿到南北朝统一的大历史环境中看,隋朝和北周实际上是一体的。
好了,前面所有论述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既然隋和北周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那么,评价宇文泰、宇文邕、杨坚三位皇帝的历史功绩和两位,也终于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三、宇文泰、宇文邕、杨坚的功绩各是什么?
宇文泰,北周开国皇帝,死后追尊为北周太祖,谥曰文。宇文泰出身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他的一生,既是战斗的一生,更是创革的一生。总体评价宇文泰的特点,大概可以如此说,大局观极强,军事水平高超,具备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宇文泰二十七岁时成为关陇集团的首领,他以区区四万多军队,连续抵抗东魏高欢十多万大军为时十余年的狂攻,稳住了关陇一带的局面。高欢死后东西魏进入短暂的平静期,宇文泰一手抓政治改革,采取复周礼、行六官的方式,打响了汉化的第一枪;一手抓军事,以极为低调的方式,东方战线向东魏北齐忍气吞声,南方战线上却接连拿下汉中、益州、荆州等大片领土,改变了国力积弱的现状。他还天才般地发明了府兵制,这一军事制度一直保持到唐朝初年,成为周隋唐三朝克成武功的最强利器。
那么纵观宇文泰最大的历史贡献,无疑在于掀起汉化的浪潮。宇文泰虽是北镇蛮荒之地的鲜卑,但他对十六国以来汉化的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明白十六国以强横之资,因为没有走出狭隘的民族矛盾,才导致败亡相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