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太平,死也安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明孝宗弘治年间,明朝文人陆容辞官还乡,写了一部《菽园杂记》,书中第三卷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高皇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意思是,朱元璋称帝后,到苏州微服私访,在三山街看到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朱元璋便问他:“你是什么人?”
老太太说:“我是苏州人!”
朱元璋又问:“张士诚当年在苏州对百姓好不好?”
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说:“当初,大明皇帝攻打苏州的时候,张士诚自知不是真命天子,为了不让苏州生灵涂炭,便主动投降了。苏州百姓至今仍感激张士诚的盛德。”
朱元璋听完后,十分感慨,说道:“张士诚经营苏州也没多久,苏州人如此感激他。如果京师的百姓也这么感激我就好了。”
这段记载虽然出自野史,但足见当时苏州百姓对张士诚的态度。至今吴语里仍有“讲张”一词,在方言中大概读“刚藏”音,意思是聊天,准确来说,是窃窃私语地聊天的意思。
元朝末年三大枭雄,朱元璋果敢自强,陈友谅志大才疏,张士诚有器量但无远图。然而,最得民心之人,还是张士诚。遗憾的是,张士诚虽得民心,却未得到天下。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张士诚,希望通过史料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农民领袖。
一、走私四兄弟,生死十八人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为了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元廷提高了盐价,打算靠食盐发财。众所周知,食盐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昂,但从汉朝开始,食盐都是朝廷专卖,中间大把利润都流入朝廷之手。
在江苏泰州的白驹场,有许多朝廷设立的盐池,很多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靠卖苦力为官府运盐。张士诚在史书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个运盐的伙计。
《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记载: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以行称,曰张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盐纲船,业私贩。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里还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个一起驾着小船,帮朝廷运送官盐。有时候,也趁机贩卖一些私盐。
张士诚的力气很大,颇有侠气,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帮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很好。当时,他贩卖私盐的事情被那些富户知道后,富户们经常以告官来威胁张士诚,逼张士诚为他们干活,或者动辄辱骂张士诚。有一个叫丘义的弓弩手特别喜欢欺辱张士诚,有一天,张士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张士诚一怒之下,伙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杀掉了丘义,然后灭掉了平时欺负他们的那些富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宣布起兵造反。由于最初只有18个人,这就是后世话本中常说的“18条扁担起义”。下图为张士诚起义遗址:
张士诚起义,最初是“驱盐徒为兵”。这些盐民平时饱受欺压,张士诚振臂一挥,大家群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张士诚不仅杀掉了江浙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兴化,等打到德胜湖,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张士诚的队伍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这期间,元朝曾两度招降张士诚,第一次是高邮守将李齐,张士诚本来答应投降,但结果又“复叛”。后来元朝再次招降,并且许张士诚“万户”的身份,张士诚并不答应。他占领了高邮。在众人的拥戴下,张士诚自称“诚王”,建立“大周”。
张士诚起义的这一年,是公元1353年,彼时,朱元璋刚刚加入红巾军不久,三年后,陈友谅才在黄蓬起义。
中国有句古语:“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普通百姓,谁都不想和朝廷对抗。张士诚兄弟本是靠力气吃饭的本分人,但面对元廷的黑暗和社会的压迫,他们造反也颇为无奈。
张士诚造反,实际上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反压迫的一种体现。张士诚不是投机者,他只是不愿向命运妥协。
二、高邮逢好运,平江得人心
张士诚第一个根据地,便是高邮。元朝几次派兵前来攻打,张士诚屯兵高邮湖,元朝的骑兵完全用不上,几次都无功而返。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亲自南征张士诚,脱脱自称带兵“百万”,声势浩大,高邮瞬间被元军层层包围。
其实,脱脱在元朝末年还是颇具才能的,他连战连捷,先攻破高邮的外城,眼看就要拿下内城。元顺帝突然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兵权。脱脱被押解到吐蕃,半路上被元顺帝赐死。
不得不说,张士诚运气特别好,若不是脱脱突然出事,张士诚很可能成为元朝的俘虏。
待脱脱离去,张士诚奋起反击,士气大振,他一鼓作气,接连攻下了扬州、天长等。
接下来,张士诚的好运气又来了。江阴人朱英造反,元军前来镇压,朱英被迫向张士诚请求,为了获取张士诚的信任,朱英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张士诚那里。张士诚最终被朱英的诚意所打动,派弟弟张士德率兵15000人帮助朱英。
张士德一路高歌猛进,元军被张士德打得落荒而逃,张士德轻松拿下江阴。尝到甜头后,便趁热打铁,继续向南扩张地盘。张士诚本来还很担心弟弟太过冒失,可没多久就得了捷报,张士德连续攻陷了常熟和无锡,大军直逼苏州(当时称平江)。
张士德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苏州,平江路总管贡师泰猝不及防,立即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明孝宗弘治年间,明朝文人陆容辞官还乡,写了一部《菽园杂记》,书中第三卷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高皇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意思是,朱元璋称帝后,到苏州微服私访,在三山街看到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朱元璋便问他:“你是什么人?”
老太太说:“我是苏州人!”
朱元璋又问:“张士诚当年在苏州对百姓好不好?”
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说:“当初,大明皇帝攻打苏州的时候,张士诚自知不是真命天子,为了不让苏州生灵涂炭,便主动投降了。苏州百姓至今仍感激张士诚的盛德。”
朱元璋听完后,十分感慨,说道:“张士诚经营苏州也没多久,苏州人如此感激他。如果京师的百姓也这么感激我就好了。”
这段记载虽然出自野史,但足见当时苏州百姓对张士诚的态度。至今吴语里仍有“讲张”一词,在方言中大概读“刚藏”音,意思是聊天,准确来说,是窃窃私语地聊天的意思。
元朝末年三大枭雄,朱元璋果敢自强,陈友谅志大才疏,张士诚有器量但无远图。然而,最得民心之人,还是张士诚。遗憾的是,张士诚虽得民心,却未得到天下。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张士诚,希望通过史料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农民领袖。
一、走私四兄弟,生死十八人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为了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元廷提高了盐价,打算靠食盐发财。众所周知,食盐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昂,但从汉朝开始,食盐都是朝廷专卖,中间大把利润都流入朝廷之手。
在江苏泰州的白驹场,有许多朝廷设立的盐池,很多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靠卖苦力为官府运盐。张士诚在史书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个运盐的伙计。
《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记载: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以行称,曰张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盐纲船,业私贩。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里还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个一起驾着小船,帮朝廷运送官盐。有时候,也趁机贩卖一些私盐。
张士诚的力气很大,颇有侠气,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帮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很好。当时,他贩卖私盐的事情被那些富户知道后,富户们经常以告官来威胁张士诚,逼张士诚为他们干活,或者动辄辱骂张士诚。有一个叫丘义的弓弩手特别喜欢欺辱张士诚,有一天,张士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张士诚一怒之下,伙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杀掉了丘义,然后灭掉了平时欺负他们的那些富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宣布起兵造反。由于最初只有18个人,这就是后世话本中常说的“18条扁担起义”。下图为张士诚起义遗址:
张士诚起义,最初是“驱盐徒为兵”。这些盐民平时饱受欺压,张士诚振臂一挥,大家群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张士诚不仅杀掉了江浙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兴化,等打到德胜湖,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张士诚的队伍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这期间,元朝曾两度招降张士诚,第一次是高邮守将李齐,张士诚本来答应投降,但结果又“复叛”。后来元朝再次招降,并且许张士诚“万户”的身份,张士诚并不答应。他占领了高邮。在众人的拥戴下,张士诚自称“诚王”,建立“大周”。
张士诚起义的这一年,是公元1353年,彼时,朱元璋刚刚加入红巾军不久,三年后,陈友谅才在黄蓬起义。
中国有句古语:“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普通百姓,谁都不想和朝廷对抗。张士诚兄弟本是靠力气吃饭的本分人,但面对元廷的黑暗和社会的压迫,他们造反也颇为无奈。
张士诚造反,实际上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反压迫的一种体现。张士诚不是投机者,他只是不愿向命运妥协。
二、高邮逢好运,平江得人心
张士诚第一个根据地,便是高邮。元朝几次派兵前来攻打,张士诚屯兵高邮湖,元朝的骑兵完全用不上,几次都无功而返。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亲自南征张士诚,脱脱自称带兵“百万”,声势浩大,高邮瞬间被元军层层包围。
其实,脱脱在元朝末年还是颇具才能的,他连战连捷,先攻破高邮的外城,眼看就要拿下内城。元顺帝突然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兵权。脱脱被押解到吐蕃,半路上被元顺帝赐死。
不得不说,张士诚运气特别好,若不是脱脱突然出事,张士诚很可能成为元朝的俘虏。
待脱脱离去,张士诚奋起反击,士气大振,他一鼓作气,接连攻下了扬州、天长等。
接下来,张士诚的好运气又来了。江阴人朱英造反,元军前来镇压,朱英被迫向张士诚请求,为了获取张士诚的信任,朱英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张士诚那里。张士诚最终被朱英的诚意所打动,派弟弟张士德率兵15000人帮助朱英。
张士德一路高歌猛进,元军被张士德打得落荒而逃,张士德轻松拿下江阴。尝到甜头后,便趁热打铁,继续向南扩张地盘。张士诚本来还很担心弟弟太过冒失,可没多久就得了捷报,张士德连续攻陷了常熟和无锡,大军直逼苏州(当时称平江)。
张士德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苏州,平江路总管贡师泰猝不及防,立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