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然后通过其他方式结识了其他七家,刚好努尔哈赤制定了三大发展政策,然后就开始向建奴和蒙古诸部输出大明的违禁品。
从最初的布帛、盐等,逐步胆子胆子大到粮草、茶铁,再到军火和情报,彻底的投靠了建奴。
蒙古诸部都只是顺带而已。
“陛下,初略算下来,八家正式投靠建奴应该是在万历三十八年。”
见崇祯合上了信笺后,李若涟轻声补充了一句。
随即又道:“万历三十八年,努尔哈赤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诸部,建立八旗制度,
从那个时候,建奴野心就已经凸显了,而后在万历四十四年,建立的所谓的大金,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率两万骑兵进攻大明!”
“果然如朕猜测差不多!”
崇祯喃喃自语,前段时间他都猜测,八大家族投靠建奴应该是万历四十六年前。
没想到竟然比猜测的时间还早了八年时间。
如此算来,八家投靠建奴已经长达近二十年。
“晋王、王承胤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王承胤这边,八家家主都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知道会给他们通融,具体的可能需要问晋王!”
“至于晋王为什么会和八家掺和在一起,有几方面原因,建奴和蒙古诸部需求比较大,零散采购效率太低,
而晋王手中则是拥有大量的土地、矿产等,产出的粮食、盐铁等等也需要出手,
二来,晋王虽然是藩王,不能干涉朝政,但这些年朝局不稳,也没有精力约束诸王,
晋王府这么多年暗中支撑的大臣还是不少的,在太原等地说话还是能说一不二的,
借助晋王府的势力,他们操作起来更容易,两方一拍即合,各家给了一成净利。”
“前几天,范永斗等人进入晋王府,主要是土默特在联络周边部族联合对抗西迁的察哈尔林丹汗,需要大量的粮草盐茶等,开出了三两银子一石的价格,
而晋王则是要求五两银子一石,并威胁,要买就买,不买就卖给林丹汗和建奴。”
听到这种价格和晋王的要求,崇祯想起的后世的一句话,这账算的资本听了都要流泪。
吐槽过后,崇祯道:“先说说八家走私的具体物资数量,一项项的报。”
李若涟听见崇祯的问话,又从箱子中拿出本册子。
“粮草一项:范家一百三十二万石,折合白银一百六十二万两白银,
靳家一百一十三万石,折合白银九十三万两……”
“陛下,八家总贩卖粮食七百九十三万石,折合白银六百八十三万两,之所以价格有偏差,是因为各家在每年输送的类别和采购粮食价格不一样。”
崇祯眼中杀机再盛了几分。
饶是他知道这几家的情况,但此刻听见粮草一项的汇总,心中的怒意直冲云霄。
七百九十三万石,折合十二亿斤,何等庞大的数据。
去年陕西大灾,许多百姓饿死,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现象。
他为了赈灾的银两,各种算计、作秀,才弄了两百万两白银去采购粮食。
按照一人一顿餐一斤算,这么多粮食足够陕西八百万百姓吃一个半月。
足够辽东十余万将士吃七八年,整个九边将士也能吃一年半,有这么多粮食,怎么会出现逃卒、叛卒。
“当真是该杀!”
然后通过其他方式结识了其他七家,刚好努尔哈赤制定了三大发展政策,然后就开始向建奴和蒙古诸部输出大明的违禁品。
从最初的布帛、盐等,逐步胆子胆子大到粮草、茶铁,再到军火和情报,彻底的投靠了建奴。
蒙古诸部都只是顺带而已。
“陛下,初略算下来,八家正式投靠建奴应该是在万历三十八年。”
见崇祯合上了信笺后,李若涟轻声补充了一句。
随即又道:“万历三十八年,努尔哈赤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诸部,建立八旗制度,
从那个时候,建奴野心就已经凸显了,而后在万历四十四年,建立的所谓的大金,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率两万骑兵进攻大明!”
“果然如朕猜测差不多!”
崇祯喃喃自语,前段时间他都猜测,八大家族投靠建奴应该是万历四十六年前。
没想到竟然比猜测的时间还早了八年时间。
如此算来,八家投靠建奴已经长达近二十年。
“晋王、王承胤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王承胤这边,八家家主都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知道会给他们通融,具体的可能需要问晋王!”
“至于晋王为什么会和八家掺和在一起,有几方面原因,建奴和蒙古诸部需求比较大,零散采购效率太低,
而晋王手中则是拥有大量的土地、矿产等,产出的粮食、盐铁等等也需要出手,
二来,晋王虽然是藩王,不能干涉朝政,但这些年朝局不稳,也没有精力约束诸王,
晋王府这么多年暗中支撑的大臣还是不少的,在太原等地说话还是能说一不二的,
借助晋王府的势力,他们操作起来更容易,两方一拍即合,各家给了一成净利。”
“前几天,范永斗等人进入晋王府,主要是土默特在联络周边部族联合对抗西迁的察哈尔林丹汗,需要大量的粮草盐茶等,开出了三两银子一石的价格,
而晋王则是要求五两银子一石,并威胁,要买就买,不买就卖给林丹汗和建奴。”
听到这种价格和晋王的要求,崇祯想起的后世的一句话,这账算的资本听了都要流泪。
吐槽过后,崇祯道:“先说说八家走私的具体物资数量,一项项的报。”
李若涟听见崇祯的问话,又从箱子中拿出本册子。
“粮草一项:范家一百三十二万石,折合白银一百六十二万两白银,
靳家一百一十三万石,折合白银九十三万两……”
“陛下,八家总贩卖粮食七百九十三万石,折合白银六百八十三万两,之所以价格有偏差,是因为各家在每年输送的类别和采购粮食价格不一样。”
崇祯眼中杀机再盛了几分。
饶是他知道这几家的情况,但此刻听见粮草一项的汇总,心中的怒意直冲云霄。
七百九十三万石,折合十二亿斤,何等庞大的数据。
去年陕西大灾,许多百姓饿死,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现象。
他为了赈灾的银两,各种算计、作秀,才弄了两百万两白银去采购粮食。
按照一人一顿餐一斤算,这么多粮食足够陕西八百万百姓吃一个半月。
足够辽东十余万将士吃七八年,整个九边将士也能吃一年半,有这么多粮食,怎么会出现逃卒、叛卒。
“当真是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