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上几声,这会儿却全然不理会她。
如鱼也很担心,但到底没说什么,只是体贴地打发走几个前来请示宫务的人,并将从前面探听来的消息报给赵学尔听:“卫侍郎和柳尚书他们在安仁殿外站了一天,皇上还是不肯见他们;罢免魏相的圣旨已经传下去了,没想到皇上这么急,竟然连一日也等不了。官员们今天都在议论谁会接任尚书令,如今皇上最属意的人是朱相,不过论身份和资历,姚相也是有机会的。”
如鱼既为魏可宗不值,又担心朱志行真的做了尚书令。如今李复书对赵学尔越来越冷淡,今天又大吵了一架,关系只会越来越僵。反观朱倩因着朱绍立了大功,朱志行又重新得到李复书的重用,现在可谓宠冠后宫,有时候连赵学尔都不放在眼里。若是朱志行再做了尚书令,成为百官之首,朱倩必定更加嚣张,只怕会对赵学尔不利,所以她自然不希望朱志行接任尚书令。
如今朝中能与朱志行抗衡的只剩下姚厚德,他虽然也正得重用,但到底风头不如朱志行,胜算不大,如果赵学尔能够想办法帮帮姚厚德就好了。
只是赵学尔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她再着急,再担心也没有用。
如鱼无奈地转身出去,留下赵学尔一个人呆坐在原地。
黑夜降临,将连同赵学尔在内的宫殿一同笼罩其中,更显得冷冷清清。
晚上李复书又去了昭庆宫,在朱倩的服侍下,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满脸阴郁。
今天他解决了设置节度使最大的障碍,惩罚了几个胆敢违抗他命令的臣子,说出了憋屈在心里很久的话,可他一点也不高兴。这些人都是他曾经倚重和赏识的人,是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人,如今却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他恨他们不理解他,违背他,阻挠他,他觉得他们背叛了他,所以处置的时候毫不留情。
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可他却总觉得自己做了坏事,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愧疚,愧疚的人明明应该是那帮做错事的人。
混乱的情绪让李复书越发烦躁,眼神也越发狠戾,忽然拿着酒杯的手握成拳重重砸在桌上,把陪在一旁的朱倩吓得不轻。
惊吓过后,朱倩立即捧起李复书的手,取出已经碎了的酒杯,用手帕细细地擦拭,心疼地道:“谁敢惹皇上生气,皇上只管拿他出气即可,何必伤了自己。”
李复书那一拳到底发泄了一些情绪,但仍然心中郁气难消,他看了眼旁边正在为他整理的朱倩,忽然问道:“今天皇后去找我了,是为了设置节度使的事情,她觉得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又远在边疆无人管束,希望我能对节度使的权力加以限制,最好是能安排人在旁边专职监督,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朱倩着实有些惊讶,李复书从来不和她谈论朝政之事,为什么会突然告诉她这些?
她很快反应过来,今天惹李复书生气的人应该是赵学尔,而且是为了设置节度使的事情。
如果换做从前,朱倩一定会抓住机会放冷箭,但前些日子朱志行才嘱咐过她,在宫中如何横行霸道都可以,唯独不能插手朝政之事。她思索片刻,很快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摇头道:“妇人幽闭深宫,哪里懂得什么朝政大事,皇上问错了人。”
李复书好脾气地道:“不过说几句闲话,不必避嫌。你哥哥是我封的第一个节度使,你多少总能说道几句。”
朱倩道:“我是真的没有主意,父亲和哥哥从来不和我说这些,我自己也不会去打听这些事情,就算皇上给我一回做女诸葛的机会,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复书笑道:“你也太谨慎了些,你的父兄都是了不起的人,你作为他们的女儿和妹妹,哪会没有一点想法。说吧,即使说错了也恕你无罪。”
朱倩柔声道:“皇上若是问我的意思,我是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皇上若是想知道我父兄的想法,便只管去问他们就好了,难道他们还会藏着掖着不说?”
李复书道:“其实皇后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若真照她说的做了,朱绍那里肯定会受到影响。”
朱倩越发温柔体贴地道:“皇上掌管天下,理应以大局为重。哥哥身为臣子,岂会不明白皇上的苦心。”
李复书看了朱倩好一会儿,忽然哈哈大笑,道:“你说的对,君臣之道不就是如此吗?你向来不过问朝政之事,我竟没发现你是如此聪慧透澈之人。”
朱倩谦虚地道:“我哪里懂什么君臣之道,我说的这些只不过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罢了。”
李复书听了更加高兴,又拉着朱倩说了许多话。
朱倩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本就是个极具才情的人物,应付李复书自然不在话下。
两人说古道今,谈笑风生,李复书爽朗的笑声不断从昭庆宫传出,在黑夜之中传得更加幽远。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赵学尔仍然穿着回来时的那身衣裳,一个人坐在黑暗之中。
如鱼和不为本想陪着,但都被赵学尔赶了出去。她们不敢打扰,却又放心不下,只好轮流听着房门,若是赵学尔回来了,便立马上前伺候。可她们等了一整晚,都没有听见赵学尔回来。她们伺候赵学尔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可见这次是真的气得很了。
不为最是维护赵学尔,鼓着脸颊气呼呼地道:“如果他不是皇上,我就上去把他打一顿给皇后出气。”
如鱼敲了一下不为的头,警告道:“又说话不过脑子了,这里不是承州,不要乱说话,当心给皇后招惹麻烦。”
不为不服气地道:“这里是北辰宫,咱们自己的地盘,谁敢把我的话传出去?”真人打不着,难道说说还不行吗?
如鱼道:“北辰宫难道就不是宫里?人家给你住你才能住,万一哪天人家要收回去,那还是你的吗?”
形势已经如此严峻,可她们这一个二个的却都不知道着急,如鱼一想到整个北辰宫里就只有她一个人操心,就郁闷得想要打爆某些人的头。可昨天已经有一个不吃不喝不动不说话了,若是再把这一个打傻了,可就真的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了。为了某个头的安全着想,如鱼不顾后面嘀咕着“谁敢把我们赶出去”的某些人,率先端着洗漱用具往前殿走去。
不为见如鱼不等她,赶忙收拾好手里的东西追上去。两个人到了前殿,却根本没有看见赵学尔的身影,又回去房间找,也没有看见人,直到去了书房,才看见赵学尔伏在案前疾书。
如鱼心疼地上前道:“您一夜没睡,怎么不去休息?”
不为也在一旁咋咋呼呼:“是啊,什么事情这么着急,非得这会儿写。”
赵学尔头都没有抬一下,只顾做着自己的事。她熬了一夜,头发稍显凌乱,脸色暗沉,眼睛泛着血丝。
如鱼知道赵学尔不想被打扰,把手中的脸盆毛巾等物放在一旁的架子上,嘱咐了一声:“东西我们放下了,一会儿要用的时候再喊我们。”便拉着不为出去了。
赵学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眼中只有自己手中的笔,和笔下正在书写的奏章,全然没有理会外物,也不知道丫头们来了又去。
李复书昨天晚上与朱倩畅谈半宿,今早起来神清气爽,早早地去了为政殿上早朝。
卫亦君和柳弗愠等人昨天等了一天都没有见到李复书,打算早朝的时候堵住李复书执奏重议设置节度使之事。
然而还不等他们开口,就被朱志行抢了先机,他高声道:“大皇子天资聪颖,日表英奇,如今已经年满十岁,到了可以学习政务的年纪,臣奏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太子是一国之根本,关乎江山社稷万年之基业,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无疑都是大臣们极为关心的话题。因此朱志行话音刚落,大臣们一下炸开了锅,都忘了自己原本要说的事情,纷纷投入了是否立李继为太子的思考和讨论之中。
没过多久,姜以忠站在朱志行身后,精神抖擞满脸喜气地道:“大皇子是皇上的嫡长子,立大皇子为太子名正言顺,臣恳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李复书先头的太子妃生下李继之后就走了,李继在姜无娇的膝下养了好几年,如今姜无谄又在教导李继读书,李继对姜家人比对外家还要亲近,姜以忠自然希望李继能够当上太子。
李复书的妃嫔少,子嗣也少,如今膝下只有李继一个孩子,在许多人看来李继当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傅卫和王邦便是其中之二,他们紧跟在姜以忠之后附议。
如今没了魏可宗,八位宰相已有四位赞同立李继为太子。其他的大臣们见状也都纷纷附议,不一会儿已经有一大半儿的朝臣们站出来支持立李继为太子。
李复书平静地看着底下涌动的人群,看不出来高兴还是不高兴,待“附议”的声浪过去之后,淡淡地问道:“支持立大皇子为太子的人倒是不少,那剩下的人呢,你们是什么想法?”
支持李继的人虽多,却也还有不少人站在原地不动,柳弗愠、卫亦君、彭海、吴自远和姚厚德都在其列。
柳弗愠第一个道:“臣以为皇上风华正茂,现在立太子言之过早。大皇子年纪还小,才学、品性还有待观察,不如等过几年大皇子年纪再大些,性情稳定下来之后再做考虑不迟。”
赵、柳两家是世交,赵学尔越好,柳家就能多一份保障,若是赵学尔的儿子成为下一任皇帝,那么柳家几代都将受到赵学尔的照拂,这是柳弗愠当初向李复书举荐赵学尔为太子妃的初心之一。他知道赵学尔现在没有孩子,但赵学尔和李复书都还年轻,将来生育皇子的机会很大,只要能够拖延立太子的时间,也不是没有机会。
柳弗愠虽然有私心,但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因此又掀起一阵“附议”的声浪。
当声浪停歇的时候,支持立李继为太子和不支持的人都已经表过态,此时再纹丝不动的人便显得尤为突出。
吴自远、姚厚德和卫亦君三人直挺挺地站在原来的位置,这个组合倒是让很多人意想不到。
首先是吴自远,他自小是李复书的伴读,长大后成为李复书的属官,如今年纪轻轻就做了宰相,无论他承不承认,在外界眼中他都是李复书跟前当之无愧的第一红人,自然也是大臣们最为关注的对象。对于李继这个李复书唯一的儿子,吴自远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究竟是他自己的意思呢,还是李复书的意思呢?大臣们心中暗暗琢磨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上几声,这会儿却全然不理会她。
如鱼也很担心,但到底没说什么,只是体贴地打发走几个前来请示宫务的人,并将从前面探听来的消息报给赵学尔听:“卫侍郎和柳尚书他们在安仁殿外站了一天,皇上还是不肯见他们;罢免魏相的圣旨已经传下去了,没想到皇上这么急,竟然连一日也等不了。官员们今天都在议论谁会接任尚书令,如今皇上最属意的人是朱相,不过论身份和资历,姚相也是有机会的。”
如鱼既为魏可宗不值,又担心朱志行真的做了尚书令。如今李复书对赵学尔越来越冷淡,今天又大吵了一架,关系只会越来越僵。反观朱倩因着朱绍立了大功,朱志行又重新得到李复书的重用,现在可谓宠冠后宫,有时候连赵学尔都不放在眼里。若是朱志行再做了尚书令,成为百官之首,朱倩必定更加嚣张,只怕会对赵学尔不利,所以她自然不希望朱志行接任尚书令。
如今朝中能与朱志行抗衡的只剩下姚厚德,他虽然也正得重用,但到底风头不如朱志行,胜算不大,如果赵学尔能够想办法帮帮姚厚德就好了。
只是赵学尔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她再着急,再担心也没有用。
如鱼无奈地转身出去,留下赵学尔一个人呆坐在原地。
黑夜降临,将连同赵学尔在内的宫殿一同笼罩其中,更显得冷冷清清。
晚上李复书又去了昭庆宫,在朱倩的服侍下,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满脸阴郁。
今天他解决了设置节度使最大的障碍,惩罚了几个胆敢违抗他命令的臣子,说出了憋屈在心里很久的话,可他一点也不高兴。这些人都是他曾经倚重和赏识的人,是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人,如今却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他恨他们不理解他,违背他,阻挠他,他觉得他们背叛了他,所以处置的时候毫不留情。
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可他却总觉得自己做了坏事,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愧疚,愧疚的人明明应该是那帮做错事的人。
混乱的情绪让李复书越发烦躁,眼神也越发狠戾,忽然拿着酒杯的手握成拳重重砸在桌上,把陪在一旁的朱倩吓得不轻。
惊吓过后,朱倩立即捧起李复书的手,取出已经碎了的酒杯,用手帕细细地擦拭,心疼地道:“谁敢惹皇上生气,皇上只管拿他出气即可,何必伤了自己。”
李复书那一拳到底发泄了一些情绪,但仍然心中郁气难消,他看了眼旁边正在为他整理的朱倩,忽然问道:“今天皇后去找我了,是为了设置节度使的事情,她觉得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又远在边疆无人管束,希望我能对节度使的权力加以限制,最好是能安排人在旁边专职监督,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朱倩着实有些惊讶,李复书从来不和她谈论朝政之事,为什么会突然告诉她这些?
她很快反应过来,今天惹李复书生气的人应该是赵学尔,而且是为了设置节度使的事情。
如果换做从前,朱倩一定会抓住机会放冷箭,但前些日子朱志行才嘱咐过她,在宫中如何横行霸道都可以,唯独不能插手朝政之事。她思索片刻,很快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摇头道:“妇人幽闭深宫,哪里懂得什么朝政大事,皇上问错了人。”
李复书好脾气地道:“不过说几句闲话,不必避嫌。你哥哥是我封的第一个节度使,你多少总能说道几句。”
朱倩道:“我是真的没有主意,父亲和哥哥从来不和我说这些,我自己也不会去打听这些事情,就算皇上给我一回做女诸葛的机会,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复书笑道:“你也太谨慎了些,你的父兄都是了不起的人,你作为他们的女儿和妹妹,哪会没有一点想法。说吧,即使说错了也恕你无罪。”
朱倩柔声道:“皇上若是问我的意思,我是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皇上若是想知道我父兄的想法,便只管去问他们就好了,难道他们还会藏着掖着不说?”
李复书道:“其实皇后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若真照她说的做了,朱绍那里肯定会受到影响。”
朱倩越发温柔体贴地道:“皇上掌管天下,理应以大局为重。哥哥身为臣子,岂会不明白皇上的苦心。”
李复书看了朱倩好一会儿,忽然哈哈大笑,道:“你说的对,君臣之道不就是如此吗?你向来不过问朝政之事,我竟没发现你是如此聪慧透澈之人。”
朱倩谦虚地道:“我哪里懂什么君臣之道,我说的这些只不过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罢了。”
李复书听了更加高兴,又拉着朱倩说了许多话。
朱倩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本就是个极具才情的人物,应付李复书自然不在话下。
两人说古道今,谈笑风生,李复书爽朗的笑声不断从昭庆宫传出,在黑夜之中传得更加幽远。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赵学尔仍然穿着回来时的那身衣裳,一个人坐在黑暗之中。
如鱼和不为本想陪着,但都被赵学尔赶了出去。她们不敢打扰,却又放心不下,只好轮流听着房门,若是赵学尔回来了,便立马上前伺候。可她们等了一整晚,都没有听见赵学尔回来。她们伺候赵学尔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可见这次是真的气得很了。
不为最是维护赵学尔,鼓着脸颊气呼呼地道:“如果他不是皇上,我就上去把他打一顿给皇后出气。”
如鱼敲了一下不为的头,警告道:“又说话不过脑子了,这里不是承州,不要乱说话,当心给皇后招惹麻烦。”
不为不服气地道:“这里是北辰宫,咱们自己的地盘,谁敢把我的话传出去?”真人打不着,难道说说还不行吗?
如鱼道:“北辰宫难道就不是宫里?人家给你住你才能住,万一哪天人家要收回去,那还是你的吗?”
形势已经如此严峻,可她们这一个二个的却都不知道着急,如鱼一想到整个北辰宫里就只有她一个人操心,就郁闷得想要打爆某些人的头。可昨天已经有一个不吃不喝不动不说话了,若是再把这一个打傻了,可就真的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了。为了某个头的安全着想,如鱼不顾后面嘀咕着“谁敢把我们赶出去”的某些人,率先端着洗漱用具往前殿走去。
不为见如鱼不等她,赶忙收拾好手里的东西追上去。两个人到了前殿,却根本没有看见赵学尔的身影,又回去房间找,也没有看见人,直到去了书房,才看见赵学尔伏在案前疾书。
如鱼心疼地上前道:“您一夜没睡,怎么不去休息?”
不为也在一旁咋咋呼呼:“是啊,什么事情这么着急,非得这会儿写。”
赵学尔头都没有抬一下,只顾做着自己的事。她熬了一夜,头发稍显凌乱,脸色暗沉,眼睛泛着血丝。
如鱼知道赵学尔不想被打扰,把手中的脸盆毛巾等物放在一旁的架子上,嘱咐了一声:“东西我们放下了,一会儿要用的时候再喊我们。”便拉着不为出去了。
赵学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眼中只有自己手中的笔,和笔下正在书写的奏章,全然没有理会外物,也不知道丫头们来了又去。
李复书昨天晚上与朱倩畅谈半宿,今早起来神清气爽,早早地去了为政殿上早朝。
卫亦君和柳弗愠等人昨天等了一天都没有见到李复书,打算早朝的时候堵住李复书执奏重议设置节度使之事。
然而还不等他们开口,就被朱志行抢了先机,他高声道:“大皇子天资聪颖,日表英奇,如今已经年满十岁,到了可以学习政务的年纪,臣奏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太子是一国之根本,关乎江山社稷万年之基业,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无疑都是大臣们极为关心的话题。因此朱志行话音刚落,大臣们一下炸开了锅,都忘了自己原本要说的事情,纷纷投入了是否立李继为太子的思考和讨论之中。
没过多久,姜以忠站在朱志行身后,精神抖擞满脸喜气地道:“大皇子是皇上的嫡长子,立大皇子为太子名正言顺,臣恳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李复书先头的太子妃生下李继之后就走了,李继在姜无娇的膝下养了好几年,如今姜无谄又在教导李继读书,李继对姜家人比对外家还要亲近,姜以忠自然希望李继能够当上太子。
李复书的妃嫔少,子嗣也少,如今膝下只有李继一个孩子,在许多人看来李继当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傅卫和王邦便是其中之二,他们紧跟在姜以忠之后附议。
如今没了魏可宗,八位宰相已有四位赞同立李继为太子。其他的大臣们见状也都纷纷附议,不一会儿已经有一大半儿的朝臣们站出来支持立李继为太子。
李复书平静地看着底下涌动的人群,看不出来高兴还是不高兴,待“附议”的声浪过去之后,淡淡地问道:“支持立大皇子为太子的人倒是不少,那剩下的人呢,你们是什么想法?”
支持李继的人虽多,却也还有不少人站在原地不动,柳弗愠、卫亦君、彭海、吴自远和姚厚德都在其列。
柳弗愠第一个道:“臣以为皇上风华正茂,现在立太子言之过早。大皇子年纪还小,才学、品性还有待观察,不如等过几年大皇子年纪再大些,性情稳定下来之后再做考虑不迟。”
赵、柳两家是世交,赵学尔越好,柳家就能多一份保障,若是赵学尔的儿子成为下一任皇帝,那么柳家几代都将受到赵学尔的照拂,这是柳弗愠当初向李复书举荐赵学尔为太子妃的初心之一。他知道赵学尔现在没有孩子,但赵学尔和李复书都还年轻,将来生育皇子的机会很大,只要能够拖延立太子的时间,也不是没有机会。
柳弗愠虽然有私心,但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因此又掀起一阵“附议”的声浪。
当声浪停歇的时候,支持立李继为太子和不支持的人都已经表过态,此时再纹丝不动的人便显得尤为突出。
吴自远、姚厚德和卫亦君三人直挺挺地站在原来的位置,这个组合倒是让很多人意想不到。
首先是吴自远,他自小是李复书的伴读,长大后成为李复书的属官,如今年纪轻轻就做了宰相,无论他承不承认,在外界眼中他都是李复书跟前当之无愧的第一红人,自然也是大臣们最为关注的对象。对于李继这个李复书唯一的儿子,吴自远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究竟是他自己的意思呢,还是李复书的意思呢?大臣们心中暗暗琢磨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