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少室山中隐兰若 皆空堂前见故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只是对空空空空的法号“颇有好感”,觉得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便抢先选定了。
礼佛修道需要尊重个人意见。
既然檀越施主已经发话,这些有道高僧自然也矜持起来,面露喜色,不再争吵。
大统双掌合十,口宣佛号,
“诸位亲既然已经决定,那弊寺便在皆空堂收拾两间厢房供诸亲暂住。”
“亲?什么亲?我们没有人要成亲。”
采亭见自己这边有男有女,怕不是那大和尚会错了意?
或者,哦,听说这佛教密宗外道之中还有一门欢喜禅,拜的是欢喜佛皮囊夜嫁(Vināyaka),难道……
“呃。”空空空空大师知道眼前这小妮子想歪了,于是便解释道,
“这个,施主一词,梵语称檀钵底,也就是现在所谓檀越。
而在先汉则称达嚫。
(笔者案:嚫今音衬,梵语原词对音dakkhina,“khin”音近“亲”)
我教汉代自西域传入,达嚫的称呼使用更为广泛。
叫得多了便也时常简称为亲。
而更有皈依大儒,认为亲者,至也。
对来到寺中的贵人称亲,不但更彰宾至如归的诚意,也与出家人以三界火宅为家,皈依后便亲如一家的宗旨暗合。
因此鄙寺便有了对大施主称亲的习惯,若有唐突,万勿见怪。”
“哦,不唐突,不唐突。
鄙亲方才有些误会,大师莫放在心上。”
这瓠大小姐大窘之下,首创了一个鄙亲的称呼,众人也只能忍俊不语。
一众人随空空空空去皆空堂的时候,这才知道寺中还有一名道统外出讲经,没有露面。
又得知他俗家是秃发羌,入山外山学道,心下便已了然。
大师哥是得了秃发家大手印传承的,和这道统说不定会有些渊源。
今天这般在寺中高调露面,等道统回来的时候必会知晓,大哥若想寻来,怕是不难了。
僧房陈设简单,但也算是清幽雅致。
几人赶了一天路,又听了四堂首座辩经,确实有些累了,便随禅声入定,一夜无梦。
第二日五人依仪应去拜谒空空空空大师,行师礼,听经讲禅。
空空空空大师生性和蔼,并没有什么先师圣祖架子,招呼诸人在自己的禅室随意落座便开始了闲谈。
瓠采亭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大师法号的来由。
大师听到这个问题,并不意外,耐心地解释道,
“《四十二章经》有云‘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为无’。
夫有名,万物之母,是为相;
无名,天地之始,是为空。
天地之初,道亦所出。
故道名之始,同出而异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祖暅之听罢大奇,连忙发问,
“大师解释的这段经文,用的本是道经啊。”
“不错!道求亦道,佛求亦道,殊途而同归,唯名异尔。
所念无名,便无分别,既然言空,又何必在意呢?
用道典讲佛经,非自贫道而始。
若是你有机会遇见昙鸾道友,听他论经,
那道藏儒典,信口拈来,反而更让中原信众受用。
佛道正理,原本就是相通的,何必在乎是谁先提出的呢?”
庆云亦感觉这种说法有些不妥,便问道,
“那修道与修佛,又有什么不同呢?”
“刚才贫道已经说过,不同在名,在相。
拜的神佛不同,颂的经文不同,讲的规矩不同,
守的礼仪不同,拜的师父不同,入的寺观不同,
去掉这些所有的相,我们追求的道心都是清净,祥和,慈悲,美好,如是而已。”
殷色可一直皱着眉头,这时候终于忍不住啦,
“小女子听闻我朝佛道之争甚重,太武灭佛,文成逐道,既是一般,那还争什么呢?”
“其异在相,所争自然也在相。
名声,地位,财富,国师称号,对于修行而言都是外物,
但对于传教,弘法,接济信众,建立寺院,却又是无法跳开红尘俗务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修行与弘法所需相互矛盾,
那么究竟是清修渡一人重要,还是沽名渡万人重要,
至今百家相争,从无定论。”
一直没有发话的刘赢忽然开口了。
他一开口,问题就像剑一样锐利,着实是毫不避讳啊,
“我常听说老子西出函谷而化佛陀,此论真伪,大师可甄否?”
此话一出口其余四人均觉不妥。
在佛家面前提这个问题,那不是打脸吗?
没想到眼前这位大师倒是一点没生气,反而笑吟吟地道,
“这种说法若论究竟倒也并非空穴来风。
老子骑牛出函谷,一气化三清。
神牛曰蜚,蜚驮三主神降世传说起于婆罗门。
如今湿婆第一化身的坐骑便是蜚牛。
天竺诸国敬牛如神,不食其肉,以‘蜚驮’追名上古荒史,其俗因之。
婆罗门神佛如恒河沙数,佛陀仅是其一,但最得妙谛。
上古传承,诸教派间相互影响颇多,其间差别便如之前所言,尽在一个相字。
谁的主神教典是正,这样的辩驳毫无意义。
道教太上出自昆仑上天,西域圣火教出自枷锁胡天,本是两种毫不相干的信仰。
但是圣火教主咱(音za)陆压示德(Zarathustra,一译琐罗亚斯德,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均一人也)亦被道家引为陆压真君镇西昆仑诸岳。
圣火教的转世救世灵使密特拉,引为佛家弥勒,灵使转世之说也在山外山信众颇多。
佛家罗汉天王若干神佛又被道家引为神明。
这其中交汇混杂,不过都是在一个相字,并未触及道的本质。
再深一步说,诸教经文教义间的互相影响也是存在的。
就拿贫道法号来说吧,之前贫道曾言空空空空来自《四十二章经》四名皆空,只不过是诸多阐释的一种而已。
贫道出自后秦姚氏,后秦国师鸠摩智所译《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俱此四无相亦可称四大空。
而《大品般若经》则以法法空,无法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他法他法相空为四大空。
不同佛经的不同注解,何必要辨正伪呢?
但是四大皆空一说所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解法,却出自西域传入的水火土风四相学说。
四相生天地,故曰四大。
四大皆空,则天地空,万法空,此解已为外道婆罗门引作天地正论。
道众经常询问贫道这几种不同阐释究竟孰对孰错。
一旦陷入类似迷思,便是着相。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释均是妙义,归根究底都是空空空空。”
“妙啊!妙啊!”庆云听到此处,拍着大腿,仿佛有所顿悟。
忽觉两侧八道目光见了鬼似得向自己投射过来,只能苦笑解释道,
“我是说大师的法号取得确实高妙。
如果你理解了万法皆空的本质,便能悟其妙义。
而对于无法理解的道众,这个标新立异的法号可以引导他们对空字一法辨证思考,直到有一天顿悟为止。
这个法号本身,就是一记棒喝啊。”
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只是对空空空空的法号“颇有好感”,觉得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便抢先选定了。
礼佛修道需要尊重个人意见。
既然檀越施主已经发话,这些有道高僧自然也矜持起来,面露喜色,不再争吵。
大统双掌合十,口宣佛号,
“诸位亲既然已经决定,那弊寺便在皆空堂收拾两间厢房供诸亲暂住。”
“亲?什么亲?我们没有人要成亲。”
采亭见自己这边有男有女,怕不是那大和尚会错了意?
或者,哦,听说这佛教密宗外道之中还有一门欢喜禅,拜的是欢喜佛皮囊夜嫁(Vināyaka),难道……
“呃。”空空空空大师知道眼前这小妮子想歪了,于是便解释道,
“这个,施主一词,梵语称檀钵底,也就是现在所谓檀越。
而在先汉则称达嚫。
(笔者案:嚫今音衬,梵语原词对音dakkhina,“khin”音近“亲”)
我教汉代自西域传入,达嚫的称呼使用更为广泛。
叫得多了便也时常简称为亲。
而更有皈依大儒,认为亲者,至也。
对来到寺中的贵人称亲,不但更彰宾至如归的诚意,也与出家人以三界火宅为家,皈依后便亲如一家的宗旨暗合。
因此鄙寺便有了对大施主称亲的习惯,若有唐突,万勿见怪。”
“哦,不唐突,不唐突。
鄙亲方才有些误会,大师莫放在心上。”
这瓠大小姐大窘之下,首创了一个鄙亲的称呼,众人也只能忍俊不语。
一众人随空空空空去皆空堂的时候,这才知道寺中还有一名道统外出讲经,没有露面。
又得知他俗家是秃发羌,入山外山学道,心下便已了然。
大师哥是得了秃发家大手印传承的,和这道统说不定会有些渊源。
今天这般在寺中高调露面,等道统回来的时候必会知晓,大哥若想寻来,怕是不难了。
僧房陈设简单,但也算是清幽雅致。
几人赶了一天路,又听了四堂首座辩经,确实有些累了,便随禅声入定,一夜无梦。
第二日五人依仪应去拜谒空空空空大师,行师礼,听经讲禅。
空空空空大师生性和蔼,并没有什么先师圣祖架子,招呼诸人在自己的禅室随意落座便开始了闲谈。
瓠采亭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大师法号的来由。
大师听到这个问题,并不意外,耐心地解释道,
“《四十二章经》有云‘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为无’。
夫有名,万物之母,是为相;
无名,天地之始,是为空。
天地之初,道亦所出。
故道名之始,同出而异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祖暅之听罢大奇,连忙发问,
“大师解释的这段经文,用的本是道经啊。”
“不错!道求亦道,佛求亦道,殊途而同归,唯名异尔。
所念无名,便无分别,既然言空,又何必在意呢?
用道典讲佛经,非自贫道而始。
若是你有机会遇见昙鸾道友,听他论经,
那道藏儒典,信口拈来,反而更让中原信众受用。
佛道正理,原本就是相通的,何必在乎是谁先提出的呢?”
庆云亦感觉这种说法有些不妥,便问道,
“那修道与修佛,又有什么不同呢?”
“刚才贫道已经说过,不同在名,在相。
拜的神佛不同,颂的经文不同,讲的规矩不同,
守的礼仪不同,拜的师父不同,入的寺观不同,
去掉这些所有的相,我们追求的道心都是清净,祥和,慈悲,美好,如是而已。”
殷色可一直皱着眉头,这时候终于忍不住啦,
“小女子听闻我朝佛道之争甚重,太武灭佛,文成逐道,既是一般,那还争什么呢?”
“其异在相,所争自然也在相。
名声,地位,财富,国师称号,对于修行而言都是外物,
但对于传教,弘法,接济信众,建立寺院,却又是无法跳开红尘俗务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修行与弘法所需相互矛盾,
那么究竟是清修渡一人重要,还是沽名渡万人重要,
至今百家相争,从无定论。”
一直没有发话的刘赢忽然开口了。
他一开口,问题就像剑一样锐利,着实是毫不避讳啊,
“我常听说老子西出函谷而化佛陀,此论真伪,大师可甄否?”
此话一出口其余四人均觉不妥。
在佛家面前提这个问题,那不是打脸吗?
没想到眼前这位大师倒是一点没生气,反而笑吟吟地道,
“这种说法若论究竟倒也并非空穴来风。
老子骑牛出函谷,一气化三清。
神牛曰蜚,蜚驮三主神降世传说起于婆罗门。
如今湿婆第一化身的坐骑便是蜚牛。
天竺诸国敬牛如神,不食其肉,以‘蜚驮’追名上古荒史,其俗因之。
婆罗门神佛如恒河沙数,佛陀仅是其一,但最得妙谛。
上古传承,诸教派间相互影响颇多,其间差别便如之前所言,尽在一个相字。
谁的主神教典是正,这样的辩驳毫无意义。
道教太上出自昆仑上天,西域圣火教出自枷锁胡天,本是两种毫不相干的信仰。
但是圣火教主咱(音za)陆压示德(Zarathustra,一译琐罗亚斯德,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均一人也)亦被道家引为陆压真君镇西昆仑诸岳。
圣火教的转世救世灵使密特拉,引为佛家弥勒,灵使转世之说也在山外山信众颇多。
佛家罗汉天王若干神佛又被道家引为神明。
这其中交汇混杂,不过都是在一个相字,并未触及道的本质。
再深一步说,诸教经文教义间的互相影响也是存在的。
就拿贫道法号来说吧,之前贫道曾言空空空空来自《四十二章经》四名皆空,只不过是诸多阐释的一种而已。
贫道出自后秦姚氏,后秦国师鸠摩智所译《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俱此四无相亦可称四大空。
而《大品般若经》则以法法空,无法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他法他法相空为四大空。
不同佛经的不同注解,何必要辨正伪呢?
但是四大皆空一说所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解法,却出自西域传入的水火土风四相学说。
四相生天地,故曰四大。
四大皆空,则天地空,万法空,此解已为外道婆罗门引作天地正论。
道众经常询问贫道这几种不同阐释究竟孰对孰错。
一旦陷入类似迷思,便是着相。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释均是妙义,归根究底都是空空空空。”
“妙啊!妙啊!”庆云听到此处,拍着大腿,仿佛有所顿悟。
忽觉两侧八道目光见了鬼似得向自己投射过来,只能苦笑解释道,
“我是说大师的法号取得确实高妙。
如果你理解了万法皆空的本质,便能悟其妙义。
而对于无法理解的道众,这个标新立异的法号可以引导他们对空字一法辨证思考,直到有一天顿悟为止。
这个法号本身,就是一记棒喝啊。”
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