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 校园生活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花衬衣、牛仔裤,看起来新潮,用现在的话讲,其实就是“地摊货”,相当便宜。
相比于我的节俭,姐姐似乎做得差些,每月生活费之外,还常向家里要钱,引得父母不满,母亲没少在我们面前唠叨,夸我懂事责怪姐姐乱花钱。
其实姐姐也一样节俭,一中抓学习更紧,补习更多,购买资料也多,相比之下,三中几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高中三年除报名之外,没交过一分钱。
路途太远,交通不便,学生们一般都是一个月才回去一次,回家的目的就是带米带钱,家在罗市或者上富的,每个星期都会回去,然后就是像我这样,有自行车的,一般两星期回去一次。
班里有自行车的同学不多,总是被人羡慕,因为出行方便,可以到附近集镇购物,也可以骑行远处游玩。
回家不但是带米带钱,还会带些“妈妈菜”,包含父母关心,往往藏在箱子里慢慢品尝,熟识之后,相互无法隐藏,常被翻出大家一起共享。
我也带过“妈妈菜”,更多的时候,是每次回到家,母亲一定会宰一只“阉鸡”,其他姐妹都没有,只给我一个人吃,就是这般哺育,才有少年的茁壮成长。
生活的不易,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因为经常吃两毛钱的菜,还弄出一段笑话。
高三第一学期,从宜春师专来了几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我们班任实习老师,一位长相端庄的女大学生深受大家喜爱,一次,她到男生寝室闲坐聊天,地域不同,相互沟通就要用普通话,平时使用较少,有些人发音难免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
在谈到伙食时,一位同学脱口而出,本来想说我们经常吃两毛钱的菜,结果说快了,土洋结合,变成“我们端闷的恰两各钱的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并一度给他取了个外号“端闷的”。
身体发育带来强烈的饥饿感,刚吃饱饭转个圈就饿了,每天下晚自习之后,附近村民常会挑着自制的包子、馒头、烧饼等到寝室叫卖,在饥饿的召唤下,总是忍不住用粮票去换,不少人常因此提前回家拿米。
宿舍人多,村民挑着的箩筐前常挤满了人,常有忙中出错,出现多找粮票,或多给包子馒头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没有想到要发扬风格,给村民还回去,想到因此又能多吃几个,而显得特别高兴。
记得有一次,还没给粮票呢,那个做买卖的村民就给了我十个包子,拿到包子后立刻被挤出了人堆,把我兴奋得跟什么似的,比现在中了福彩头奖还激动。
回到寝室,也不抬头,看着手里的一大堆包子就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