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1949开国大典实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飞过天安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为代理队长,负责受阅编队的领队任务。

空军参加开国大典的计划表于9月22日出台,比地面阅兵部队的组建迟了整整一个月。此刻,距狂欢时间只剩下不多不少的200小时了。“你们能出多少架飞机?”聂荣臻问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

“最多二十架吧。”

“要保证安全,要搞好,按时通过天安门。”

常乾坤认真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聂荣臻又把有关阅兵的空军官员请到自己家中,研究落实空中受阅的具体安排。除了昨天出席会议的几位代表,还来了一位飞行员,叫安志敏。开国大典飞行时,他殿后,他驾驶教练机最后通过天安门。

南苑机场上,集中了五湖四海的飞行员和五湖四海的飞机,因为是东拼西凑组装的飞机,所以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飞机性能也各有差异,飞行员也是各有各的传奇故事,有起义的,有被派到新疆去学飞行的教官,还有老航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临时凑起来的飞机和临时凑起来的人员,开始了受阅前的编队飞行。

代理领队邢海帆提出,机种复杂姑且不说,飞机又破又旧,人员彼此陌生,心里实在没底,能否在天安门试飞一下?

那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局势还不稳定,中国版图还有一大片掌握在国民党手中。解放军炮兵在城外训练都要在《人民日报》上登个广告,“安民告示”一下。飞机横穿市区,更不是儿戏,必须慎重。大会筹委会主任周恩来请示毛泽东,然后批准了邢海帆的要求。

我们的飞机太少,阅兵时忽啦一下子全没了,群众不满足怎么办?但是,执行战备任务的飞机已经实在不能再挪动了。

据原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油江回忆,军区参谋唐延杰给他打电话说,聂司令员指挥部希望你们飞机再飞一次,怎么样?

苏联派来的空军顾问是一个中将,他拿到空中阅兵方案后连说不行,飞第二次出了事怎么办?油江则坚持再飞一次的方案。他认为飞机在当时的中国很稀罕,让“观众”过过瘾不好吗?

苏联顾问的意见是对的,飞第二次其实实在是外行人的意见,太冒险。然而,我们的飞行员做到了。9架P-51飞过后,绕一个圈再续上九架慢腾腾的运输机,第二次通过天安门。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飞机受阅,旧中国也从来没有搞过。更何况五花八门的飞机,各有各的高度,各有各的速度,野马式的P-51翅膀一甩,就窜出400公里了,而最慢的运输机,才飞行几十公里。另外,调度飞机也是一大难关,必须精确计算,谁在第一层,谁在第二层,差之毫厘将会失之千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