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朕同意庇护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岛以西一百里格作为分界线,以东为葡属领地,以西为西班牙领地。
像范礼安这样的意大利传教士,在来中国和日本传教之前,也不得不借助享有所谓“保教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
因此历史上范礼安在远东地区的传教不仅受到中日两国内部的影响,来自欧洲的国家利益矛盾也不时地妨碍着他的传教事业。
朱翊钧在心里默默地为范礼安勾划出他的具体职责。
作为一个来自意大利城邦王国的传教士,范礼安在传教的同时,必须还要平衡罗马教廷的利益、耶稣会的利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利益,以及欧洲君权和教权的利益。
所以朱翊钧不得不提防,也不得不警惕。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
朱翊钧笑着回道,
“‘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意为乱世争利者,有如断甲,而害及掌,纵得小利,终丧其身。”
范礼安道,
“臣却以为陛下该争。”
朱翊钧问道,
“为何?”
范礼安道,
“臣于濠镜之时,听闻倭国之关白厉兵秣马,于倭国国中行‘刀狩之令’,收天下兵器以弱民强军,其志之远大,恐不在倭国九洲之中。”
朱翊钧一愣,没想到范礼安会将这项情报告知自己。
丰臣秀吉为了让日本实现兵农分离,开始没收武士以外的僧侣和平民所拥有武器。
虽然万历二十年朝鲜战争才爆发,但或许在海外商人和传教士眼里,中日战争或许在万历十六年就有了端倪。
“多谢范卿告知。”
朱翊钧回道,
“范卿于倭国潜心传教多年,果然见识不凡。”
范礼安苦笑道,
“倭国关白不比陛下宽仁博爱,臣自是心有戚戚。”
朱翊钧心想,万历时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和后世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大概并不是一个意大利。
意大利人对日本的“心有戚戚”大概也只停留在晚明时期,无论是往后还是再往后都和今日不是一个世界。
朱翊钧道,
“范卿谬赞,中国有圣人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范卿应该听过罢?”
范礼安拱手道,
“陛下轻利重义,臣固有一不情之请。”
朱翊钧奇道,
“哦?范卿请讲。”
范礼安道,
“如今倭国已非久留之地,臣闻中国孔圣尝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臣以为使团无辜,虽为倭国国人,亦不应立于危墙之下。”
“臣恳请陛下收容使团,或令其留于明国境内闲住几日,待倭国情形好转,再发谕遣送回国。”
这个请求却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
朱翊钧的手抚上了自己腰间那繁复华丽的束带。
历史上的范礼安终身居留澳门,从未进入过中国内陆,他为了让天正遣欧少年使团风光回国,甚至以印度总督使节的名义向丰臣秀吉赠送了文书与礼物。
但这还是没能改变丰臣秀吉对天主教的态度。
而那四位天正遣欧少年使团的使者回到日本国内后,一个较早病逝,一个逃亡澳门,一个殉教,一个脱会,最后的结局似乎都颇为凄凉。
朱翊钧本人并不觉得收留这四个少年使臣有甚么不妥。
反正丰臣秀吉是肯定要侵犯朝鲜的,中日之间那一仗是想躲也躲不了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岛以西一百里格作为分界线,以东为葡属领地,以西为西班牙领地。
像范礼安这样的意大利传教士,在来中国和日本传教之前,也不得不借助享有所谓“保教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
因此历史上范礼安在远东地区的传教不仅受到中日两国内部的影响,来自欧洲的国家利益矛盾也不时地妨碍着他的传教事业。
朱翊钧在心里默默地为范礼安勾划出他的具体职责。
作为一个来自意大利城邦王国的传教士,范礼安在传教的同时,必须还要平衡罗马教廷的利益、耶稣会的利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利益,以及欧洲君权和教权的利益。
所以朱翊钧不得不提防,也不得不警惕。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
朱翊钧笑着回道,
“‘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意为乱世争利者,有如断甲,而害及掌,纵得小利,终丧其身。”
范礼安道,
“臣却以为陛下该争。”
朱翊钧问道,
“为何?”
范礼安道,
“臣于濠镜之时,听闻倭国之关白厉兵秣马,于倭国国中行‘刀狩之令’,收天下兵器以弱民强军,其志之远大,恐不在倭国九洲之中。”
朱翊钧一愣,没想到范礼安会将这项情报告知自己。
丰臣秀吉为了让日本实现兵农分离,开始没收武士以外的僧侣和平民所拥有武器。
虽然万历二十年朝鲜战争才爆发,但或许在海外商人和传教士眼里,中日战争或许在万历十六年就有了端倪。
“多谢范卿告知。”
朱翊钧回道,
“范卿于倭国潜心传教多年,果然见识不凡。”
范礼安苦笑道,
“倭国关白不比陛下宽仁博爱,臣自是心有戚戚。”
朱翊钧心想,万历时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和后世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大概并不是一个意大利。
意大利人对日本的“心有戚戚”大概也只停留在晚明时期,无论是往后还是再往后都和今日不是一个世界。
朱翊钧道,
“范卿谬赞,中国有圣人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范卿应该听过罢?”
范礼安拱手道,
“陛下轻利重义,臣固有一不情之请。”
朱翊钧奇道,
“哦?范卿请讲。”
范礼安道,
“如今倭国已非久留之地,臣闻中国孔圣尝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臣以为使团无辜,虽为倭国国人,亦不应立于危墙之下。”
“臣恳请陛下收容使团,或令其留于明国境内闲住几日,待倭国情形好转,再发谕遣送回国。”
这个请求却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
朱翊钧的手抚上了自己腰间那繁复华丽的束带。
历史上的范礼安终身居留澳门,从未进入过中国内陆,他为了让天正遣欧少年使团风光回国,甚至以印度总督使节的名义向丰臣秀吉赠送了文书与礼物。
但这还是没能改变丰臣秀吉对天主教的态度。
而那四位天正遣欧少年使团的使者回到日本国内后,一个较早病逝,一个逃亡澳门,一个殉教,一个脱会,最后的结局似乎都颇为凄凉。
朱翊钧本人并不觉得收留这四个少年使臣有甚么不妥。
反正丰臣秀吉是肯定要侵犯朝鲜的,中日之间那一仗是想躲也躲不了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