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百姓监督亦乃我大明祖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祯皇帝吃了革职韩一良的哑巴亏,使得崇祯皇帝后来变相地成了一个“聋子”,朱翊钧自然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辙。
徐泰时敢对皇帝说实话,就说明他已经算准了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彻底根除“马政临时工”的寻租空间。
即便朱翊钧手中有帝王专属的无限特权,可以没有任何副作用地去打杀马贩、调换官员,但是打杀了、调换了之后呢?
只要百姓、商贩是一群任人宰割、敲诈的牛羊,只要俵马一事上能有官员的寻租特权,那么无论皇帝用甚么机构去取代太仆寺,也永远会有下一批“临时工”的诞生。
即使朱翊钧采用第三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选择相信徐泰时,让徐泰时去清理裁撤那批临时工,得到的也定是一样的、无能为力的回答。
因为如果纯粹从官僚个人的眼前利益考虑,增添临时工有利,削减临时工有害。
那些京畿马贩为了谋求这些美差,不知花费了多少财产和心血去上下打点、疏通关系。
这是人家一生事业的重大投资,指望将本取利慢慢受用的投资,难道还能凭他徐泰时一个小小的太仆寺少卿说两句话就不算了?
这就相当于没收土地搞土改,如果非要没收,那就要准备闹一场残酷的阶级斗争,千万别指望某个阶级或某个利益集团会束手就擒,平白让另一个阶级消灭掉。
晋商狡诈如斯都没有斗过京畿马贩,官僚集团未必就能比晋商高明多少。
朱翊钧到底是现代人,比崇祯皇帝觉悟高,知道要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看待问题。
因此也明白除了想横插一杠捞好处的宦官太监,官僚集团是绝不会为皇帝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裁了临时工,百姓减轻了负担,皇帝获得了贤名,主张裁撤的官员却有可能因此断了仕途。
即使言官秉承上意不出面干涉,但万历朝常见的斗争手段是写匿名揭帖张贴大字报。
而在官场混过十几年的人,有几个干净得可以经住这种匿名大字报的疯狂攻击?
海瑞当年一分钱不贪,都有人另辟蹊径,把海瑞家宅内部的妻妾争端翻出来,抖落到皇上跟前去。
如今的满朝文武之中,又有几个在公德和私德上都超过海瑞的清官呢?
朱翊钧心里清楚,“干净得无可挑剔”,就相当于一道限制官僚裁员资格的高门槛。
明朝三百年的官僚集团中,未必能挑出几个够资格的人。
再说徐泰时又不是没有退路。
倘或朱翊钧现在一下旨,徐泰时大可以上疏乞骸骨,撂了太仆寺的摊子,回苏州老家继续建他徐家的园林去。
人家的主业是晚明有名的建筑家兼园林设计师,当不当官都不影响他成为苏州名园的建造者。
说不定当了官还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才智难伸呢。
因此朱翊钧当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徐泰时身上。
“本”不是徐泰时,治了徐泰时也对马政无益,还不如太平些省省力气。
按照崇祯皇帝的经历来看,官僚集团是有反弹作用力的。
皇帝往下颁布的每一个政策都会被官僚集团成功反击回来,最终受害者不是转嫁给朝廷,就是转移到百姓头上。
所以李自成后来造反的时候在檄文中就十分同情地评价崇祯皇帝道,“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意思就是,皇上其实并没有多坏,却总是被包藏私心的臣僚们蒙蔽着,因此天下百姓才以为皇上像隋炀帝与汉桓帝。
推己及人,朱翊钧虽然没有乾纲独断的性子,但也并不想当一个时刻被反贼深深同情着的皇帝,
“马政吸食的是百姓的血肉,朕不过是少了几匹马,百姓却是有倾家荡产、卖儿鬻女之忧。”
“既然太仆寺的运转用的是百姓上缴的俵银,那理应由百姓来监督太仆寺的收支出入。”
太阳渐渐沉了下去,殿内的光线也一点一点地黯淡了下来。
皇帝的脸从昏黄惨淡的阴阳交界处摆脱出来,变成一种肃穆得近似于朝奉祖先的表情,
“太祖皇帝当年颁布的《大诰》中,不就有一条‘民拿害民官吏’例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祯皇帝吃了革职韩一良的哑巴亏,使得崇祯皇帝后来变相地成了一个“聋子”,朱翊钧自然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辙。
徐泰时敢对皇帝说实话,就说明他已经算准了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彻底根除“马政临时工”的寻租空间。
即便朱翊钧手中有帝王专属的无限特权,可以没有任何副作用地去打杀马贩、调换官员,但是打杀了、调换了之后呢?
只要百姓、商贩是一群任人宰割、敲诈的牛羊,只要俵马一事上能有官员的寻租特权,那么无论皇帝用甚么机构去取代太仆寺,也永远会有下一批“临时工”的诞生。
即使朱翊钧采用第三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选择相信徐泰时,让徐泰时去清理裁撤那批临时工,得到的也定是一样的、无能为力的回答。
因为如果纯粹从官僚个人的眼前利益考虑,增添临时工有利,削减临时工有害。
那些京畿马贩为了谋求这些美差,不知花费了多少财产和心血去上下打点、疏通关系。
这是人家一生事业的重大投资,指望将本取利慢慢受用的投资,难道还能凭他徐泰时一个小小的太仆寺少卿说两句话就不算了?
这就相当于没收土地搞土改,如果非要没收,那就要准备闹一场残酷的阶级斗争,千万别指望某个阶级或某个利益集团会束手就擒,平白让另一个阶级消灭掉。
晋商狡诈如斯都没有斗过京畿马贩,官僚集团未必就能比晋商高明多少。
朱翊钧到底是现代人,比崇祯皇帝觉悟高,知道要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看待问题。
因此也明白除了想横插一杠捞好处的宦官太监,官僚集团是绝不会为皇帝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裁了临时工,百姓减轻了负担,皇帝获得了贤名,主张裁撤的官员却有可能因此断了仕途。
即使言官秉承上意不出面干涉,但万历朝常见的斗争手段是写匿名揭帖张贴大字报。
而在官场混过十几年的人,有几个干净得可以经住这种匿名大字报的疯狂攻击?
海瑞当年一分钱不贪,都有人另辟蹊径,把海瑞家宅内部的妻妾争端翻出来,抖落到皇上跟前去。
如今的满朝文武之中,又有几个在公德和私德上都超过海瑞的清官呢?
朱翊钧心里清楚,“干净得无可挑剔”,就相当于一道限制官僚裁员资格的高门槛。
明朝三百年的官僚集团中,未必能挑出几个够资格的人。
再说徐泰时又不是没有退路。
倘或朱翊钧现在一下旨,徐泰时大可以上疏乞骸骨,撂了太仆寺的摊子,回苏州老家继续建他徐家的园林去。
人家的主业是晚明有名的建筑家兼园林设计师,当不当官都不影响他成为苏州名园的建造者。
说不定当了官还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才智难伸呢。
因此朱翊钧当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徐泰时身上。
“本”不是徐泰时,治了徐泰时也对马政无益,还不如太平些省省力气。
按照崇祯皇帝的经历来看,官僚集团是有反弹作用力的。
皇帝往下颁布的每一个政策都会被官僚集团成功反击回来,最终受害者不是转嫁给朝廷,就是转移到百姓头上。
所以李自成后来造反的时候在檄文中就十分同情地评价崇祯皇帝道,“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意思就是,皇上其实并没有多坏,却总是被包藏私心的臣僚们蒙蔽着,因此天下百姓才以为皇上像隋炀帝与汉桓帝。
推己及人,朱翊钧虽然没有乾纲独断的性子,但也并不想当一个时刻被反贼深深同情着的皇帝,
“马政吸食的是百姓的血肉,朕不过是少了几匹马,百姓却是有倾家荡产、卖儿鬻女之忧。”
“既然太仆寺的运转用的是百姓上缴的俵银,那理应由百姓来监督太仆寺的收支出入。”
太阳渐渐沉了下去,殿内的光线也一点一点地黯淡了下来。
皇帝的脸从昏黄惨淡的阴阳交界处摆脱出来,变成一种肃穆得近似于朝奉祖先的表情,
“太祖皇帝当年颁布的《大诰》中,不就有一条‘民拿害民官吏’例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