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贞观三百年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466 用人不易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的基层单位,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村落,而是“寨”。

  整个“萌渚峤”“九嶷山”,地形极其割裂,望山跑死马是常态,要不是还有水路稍微可以借用,行政成本那是相当爆炸。

  要针对这些地方做调查,没点地位,没点本事,没点勇气,那是真的不行。

  而这一切,甘正我都有!

  “逍遥散人”在这里搞的事情,不过是对湘东诸多运动的拙劣模仿,他没有搞清楚,湘南很多地方的特殊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造成的最小生产单位是不一样的。

  在湘东,佃户能种地,但佃户之外,还是有小农的,小农只要没人盘剥,又没有碰上天灾人祸什么的,“余钱剩米”总有。

  可在湘南,纯粹的种地就有点玩命的意思,水利设施上远不如湘东发达,类似安仁县这种至少还有“大鲤鱼水库”类似的工程。

  湘南不能说一概没有,但基本一滴水都不会给土鳖用上。

  所以,湘南在很久以前,外出找活路,就成了主流,否则也不会郴州成百上千的大老板,都是从海外回来的。

  为什么会是从海外回来的?

  因为首先要出去啊。

  出去了,才能回来。

  隔壁道州同样如此,当原先大量的小农离开故乡之后,田地并没有消失,而是转交给叔伯兄弟来经营,唯一要做的,就是承担一部分自己赡养双亲、抚养子女的责任。

  说人话就是自己在外讨生活的时候,家里只要给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所以,道州的小农,在身份上,也的的确确是小农,但实际上,他们因为掌握超过普通小农相对较多的土地,本质是小地主。

  只是身份没那么牢靠,也不那么稳。

  于是,“安陵散人”过来找他们商量“减租减息”,好不好?

  这自然是好的。

  可执行力度强不强?

  肯定不强啊。

  因为难保哪天自己挣够了,就把兄弟的田给盘了呢?

  到时候,手里几百亩上千亩地,你要是不请人,怎么行?

  再往细了去琢磨,就直奔“减租减息”而去,搞不好就是减到自己头上。

  帝国的治统是非常微妙的,道州本地的情况,因为百几十年没问题,所以帝国的高层,从来没有说要去改动。

  既然运行的好好的,就不要吃饱了撑的去折腾。

  于是,“安陵散人”就进入到了一种盲区,哪怕他本人是个湖南人。

  账面上一看,百姓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实际上狗屁都不是一个。

  胡乱套用湘东的经验,自然是被当地的农民当凯子,忽悠几个糟钱,喊两声口号,这事儿么,就结束了。

  让他们跟着“安陵散人”的同志们去反抗朝廷?!

  啊这?!

  何至于此啊。

  “安陵散人”这个湖南本地人看不到的,甘正我却不一样,他毕竟是教育部的“尖刀”之一,以前作为工具,是不需要太多个人感情色彩的,自己需要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一切手段、能力、素质。

  但现在,“尖刀”不干了,自然方向就要发生重大改变。

  甘正我首先直截了当地指出,湘南最容易发动的群众,并非是道州明面上的农户,而是那些外出务工,以及各个山寨中的“茶农”。

  而这些“茶农”只是身份上算个农民,本质却是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

  其个人权利,可能还不如茶陵县的“茶农”。

  两者同样悲惨,当然了,道州老乡更悲惨,比衡州的老表,处境还要糟糕一些。

  再加上因为一些初级工业品的生产加工,衍生出来的特殊的、畸形的外销渠道,自然形成了更加奇葩的垄断阶层。

  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