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拦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明河和蒲观水没跑过,剩下的都是一跑了事从未考虑过怎么把军队带回来,所以易猛他们唯一能参照的也是许平的教材,在顺军的教材里许平、余深河和周洞天等七八个长青营军官共同完成了对山东一战的回忆。
“许将军说过被追上后他发起过一次反击,趁着东江军立足未稳的时候打垮了追得最近的敌军,是不是我们也应该这样办?”没有其他的战例,公仆师只能从山东这仗挖掘灵感:“今夜我们派精锐突袭敌营?”
“不妥,黑夜敌军必然戒备森严,许将军是白天突袭,这时敌军反倒麻痹大意。”另外一个人摇头道:“我们不妨明日白天伏下一支精兵,等敌军追上来的时候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可那时是数万东江军追击一千长青营,第一波追击的骑兵也有两千人,他们当然会麻痹大意,现在是一、两千敌军在追击我们的一万五千大军,他们会麻痹大意吗?”这个人的意见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有人认为现在这种交替撤退很好,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战例,就是凤阳一战许平指挥近卫营给闯军断后的那仗,面对黄石统领的明军许平就是靠这个战术脱险的。
“那次近卫营只要退上十几里就安全了,可我们现在不是,而且那时追击的是江北军,而现在跟在我们身后的可不是。”
争吵了一通后,大家还是没有就是不是发起反击达成一致,不过公仆师的军官都同意不该在夜里反击,夜里操纵好上万军队协同的本事他们自问都没有,而且这个时候顺军肯定会严加戒备,最后他们还需要士兵好好休息,明日还要继续赶路。
“其实齐公也被追击过一次,”三十八团团长王星云提到的是黄石逃亡去旅顺的那次,因为孔有德已经是身败名裂的反贼,所以在现在流传的版本里对他的功绩只字不提,所有的功劳都归到了黄石头上。从新军开始,黄石亲身断后就被当成一件了不起的行为被大肆宣扬,王星云突然说道:“似乎应该留下一个断后部队。”
顿时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理论上讲当然如此,军校的军事理论也指出为了主力的行动自由,有的时候不得不牺牲部分军队来吸引住敌军的全部火力。
但断后的指挥官有点麻烦,旅顺那次是最高指挥官黄石亲自指挥断后部队掩护大部队逃脱(在孔有德死后的宣传中,黄石是撤退战最高指挥官,其实之前大家也是这么看的,因为黄石比孔有德名气响亮太多,因此所有人都觉得孔有德肯定是因人成事的那位,尤其是他当了叛徒后更是加重了大家的这个观念。),而山东一战则是长青营代指挥使许平亲自指挥断后部队,掩护友军和部下逃走。
虽然王星云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大家忍不住马上联想起这个,就连易猛本人都有点不自在。不过易猛本人并不想亲自指挥断后,这个时候断后几乎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且……易猛和其他人都清楚地记得:那次齐公的断后部队是全军覆灭他仅以身免;而许平在山东断后的结果也是部队崩溃他只身逃脱。
“许将军总是学齐公的样,无论什么地方都要学,”最后一位团长给易猛解了围:“但是未必齐公和许将军这么做了就是对,再说,那时齐公只有几千人,他领着五百断后没错;许将军也是四千余人,他带着一千断后,我们现在可是有一万五千大军。如果师座亲自断后岂不是放弃了对全师的责任?”
“是啊,许将军是有意学齐公的榜样,谁叫他是齐公唯一的弟子呢?但从军事上讲,总指挥断后是没有好处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了一、两句,算是给易猛找了个台阶下。
但是这样一来,本来有点动心想派出断后部队的易猛也不好把这个主意吐出口了,他威信还不够高,所谓的部下不久前还是平起平坐的同学,易猛不好把这个近乎送死的任务指派给某个团长去做。
……
在易猛等人决定第二天依然采用交替阵形逐步撤退时,第六步兵翼已经南下赶往公仆师东返杭州的必经之路。
自从许平离开后陈哲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放在如何攻取宪法师阵地上了,而是在研究该如何防御明军突破包围圈,一早陈哲就料到等西边爆发激战的消息传来后明军肯定会尝试突围或是打通粮道;而第七军大败的消息传到淳化附近后,正如陈哲所料明军果然蠢蠢欲动,龙潭方面的明军首先发动尝试性攻击,并成功向淳化推进了一段距离。
明军很清楚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打通与淳化的联系,那等许平带领大军返回后就不知道要再等多久在能有这个机会了。而许平离开前给陈哲的命令也很明确,就是一定要阻止宪法师突围或是得到外界补充,这个师几个月和顺军厮杀下来已经远不是最初那支菜鸟部队,许平担忧一旦放跑他们就会给明军其他新建各师提供大量称职的军官、士官。
对龙潭明军的攻势陈哲早有预料所以也不是非常惊慌,他把部队主要收缩在淳化一带,打算依托防御工事大量杀伤明军。许平离开前给陈哲留下三个营的兵力,手中握着这样的精锐陈哲就是打野战也不是很担忧,但是许平同样交代过,除非陈哲有把握一次歼灭大量的明军,否则就要尽量避免伤亡,一句话,许平很注重交换比。
但是李来亨的命令把陈哲的如意算盘都搅黄了,信里要求陈哲速发一营兵力拦截正在东逃的南明第十三镇。
“十四镇没有消灭干净,还让十三镇逃了。”陈哲对战果很不满,他记得许平曾经多次评价李来亨是“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明河和蒲观水没跑过,剩下的都是一跑了事从未考虑过怎么把军队带回来,所以易猛他们唯一能参照的也是许平的教材,在顺军的教材里许平、余深河和周洞天等七八个长青营军官共同完成了对山东一战的回忆。
“许将军说过被追上后他发起过一次反击,趁着东江军立足未稳的时候打垮了追得最近的敌军,是不是我们也应该这样办?”没有其他的战例,公仆师只能从山东这仗挖掘灵感:“今夜我们派精锐突袭敌营?”
“不妥,黑夜敌军必然戒备森严,许将军是白天突袭,这时敌军反倒麻痹大意。”另外一个人摇头道:“我们不妨明日白天伏下一支精兵,等敌军追上来的时候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可那时是数万东江军追击一千长青营,第一波追击的骑兵也有两千人,他们当然会麻痹大意,现在是一、两千敌军在追击我们的一万五千大军,他们会麻痹大意吗?”这个人的意见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有人认为现在这种交替撤退很好,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战例,就是凤阳一战许平指挥近卫营给闯军断后的那仗,面对黄石统领的明军许平就是靠这个战术脱险的。
“那次近卫营只要退上十几里就安全了,可我们现在不是,而且那时追击的是江北军,而现在跟在我们身后的可不是。”
争吵了一通后,大家还是没有就是不是发起反击达成一致,不过公仆师的军官都同意不该在夜里反击,夜里操纵好上万军队协同的本事他们自问都没有,而且这个时候顺军肯定会严加戒备,最后他们还需要士兵好好休息,明日还要继续赶路。
“其实齐公也被追击过一次,”三十八团团长王星云提到的是黄石逃亡去旅顺的那次,因为孔有德已经是身败名裂的反贼,所以在现在流传的版本里对他的功绩只字不提,所有的功劳都归到了黄石头上。从新军开始,黄石亲身断后就被当成一件了不起的行为被大肆宣扬,王星云突然说道:“似乎应该留下一个断后部队。”
顿时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理论上讲当然如此,军校的军事理论也指出为了主力的行动自由,有的时候不得不牺牲部分军队来吸引住敌军的全部火力。
但断后的指挥官有点麻烦,旅顺那次是最高指挥官黄石亲自指挥断后部队掩护大部队逃脱(在孔有德死后的宣传中,黄石是撤退战最高指挥官,其实之前大家也是这么看的,因为黄石比孔有德名气响亮太多,因此所有人都觉得孔有德肯定是因人成事的那位,尤其是他当了叛徒后更是加重了大家的这个观念。),而山东一战则是长青营代指挥使许平亲自指挥断后部队,掩护友军和部下逃走。
虽然王星云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大家忍不住马上联想起这个,就连易猛本人都有点不自在。不过易猛本人并不想亲自指挥断后,这个时候断后几乎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且……易猛和其他人都清楚地记得:那次齐公的断后部队是全军覆灭他仅以身免;而许平在山东断后的结果也是部队崩溃他只身逃脱。
“许将军总是学齐公的样,无论什么地方都要学,”最后一位团长给易猛解了围:“但是未必齐公和许将军这么做了就是对,再说,那时齐公只有几千人,他领着五百断后没错;许将军也是四千余人,他带着一千断后,我们现在可是有一万五千大军。如果师座亲自断后岂不是放弃了对全师的责任?”
“是啊,许将军是有意学齐公的榜样,谁叫他是齐公唯一的弟子呢?但从军事上讲,总指挥断后是没有好处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了一、两句,算是给易猛找了个台阶下。
但是这样一来,本来有点动心想派出断后部队的易猛也不好把这个主意吐出口了,他威信还不够高,所谓的部下不久前还是平起平坐的同学,易猛不好把这个近乎送死的任务指派给某个团长去做。
……
在易猛等人决定第二天依然采用交替阵形逐步撤退时,第六步兵翼已经南下赶往公仆师东返杭州的必经之路。
自从许平离开后陈哲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放在如何攻取宪法师阵地上了,而是在研究该如何防御明军突破包围圈,一早陈哲就料到等西边爆发激战的消息传来后明军肯定会尝试突围或是打通粮道;而第七军大败的消息传到淳化附近后,正如陈哲所料明军果然蠢蠢欲动,龙潭方面的明军首先发动尝试性攻击,并成功向淳化推进了一段距离。
明军很清楚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打通与淳化的联系,那等许平带领大军返回后就不知道要再等多久在能有这个机会了。而许平离开前给陈哲的命令也很明确,就是一定要阻止宪法师突围或是得到外界补充,这个师几个月和顺军厮杀下来已经远不是最初那支菜鸟部队,许平担忧一旦放跑他们就会给明军其他新建各师提供大量称职的军官、士官。
对龙潭明军的攻势陈哲早有预料所以也不是非常惊慌,他把部队主要收缩在淳化一带,打算依托防御工事大量杀伤明军。许平离开前给陈哲留下三个营的兵力,手中握着这样的精锐陈哲就是打野战也不是很担忧,但是许平同样交代过,除非陈哲有把握一次歼灭大量的明军,否则就要尽量避免伤亡,一句话,许平很注重交换比。
但是李来亨的命令把陈哲的如意算盘都搅黄了,信里要求陈哲速发一营兵力拦截正在东逃的南明第十三镇。
“十四镇没有消灭干净,还让十三镇逃了。”陈哲对战果很不满,他记得许平曾经多次评价李来亨是“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