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考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秦律有文,能斩得敌方士兵一颗头颅的士兵,赏爵一级,赏田一顷,再赏一座宅院,一名庶子,并给他做军中官吏的资格——只有斩得敌首,该卒才能做军中官吏,否则永远都只能是一名小兵。”

卫鞅本来以为孟兰皋只能答出个大概,却没想到孟兰皋答的如此详细,解释的如此清楚。

但能答出这些,只能说明他记性好,并不能证明他有多能干。

毕竟这些东西,只要百姓想学,官吏都是会教的。

卫鞅点了点头,应了一句“可”,便抛出了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治理政务,我提倡‘无宿治’,这是为什么?”

卫鞅一直在朝堂上提倡百官不要“宿治”,提高百官的办事效率,大家都知道。

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孟兰皋认真读过秦国颁布的法令,其中《垦令》他读过很多遍,自然记得“宿治”这个词。

他沉思了一下,酝酿了一下语言,回答道:

“为变法颁布的《垦令》解释道:‘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为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宿治,即是拖延政务,怠懒办事,这样既消耗办事的时长,又很容易滋生腐败。邪官则是贪官,督促官吏办事,不让他们拖延政务,则贪官来不及在人民中间牟利,百姓耕战的成果不会被这些贪官吞噬,百姓有了干劲,则官署不会腐败,百姓得以获利。”

“百官之情不相稽,意思是说消灭宿治,政事不拖延,这样既不会耽误朝堂间的事,又不会耽误百姓的事,让官员办事勤快起来,国家自然就会在流畅的运转中强大。”

“所以,提倡‘无宿治’,既能减少官署官吏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又可以让官员们快速地处理完政务,是一举双得的提议。”

孟兰皋说着说着,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在下记得,客卿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何话?”

“日治者王,是说官吏能在白天就处理完所有应该处理的政务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能称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