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科举奏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你不知道,自朕临朝以来,无时无刻不重视劝课农桑,怎奈我大唐人才稀缺,堪任者寥寥无几啊。”
这是郑东第一次从武则天口中听到关于这方面的话。
“当初朕力排众议,留下你师徒二人的姓名,如今看来,果然没有令朕失望。”
郑东觉得这是个机会,说不定自己能通过武则天来实现自己改造大唐的终极理想。
于是郑东先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之后,趴着说道,
“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没有别人,你说吧。”武则天对郑东的跪拜显得很淡然,似乎她能猜到郑东的想法一样。
“太后如何看待科举?”
“科举?”武则天先是皱眉,随机莞尔,“不错,科举的确是选拔人才的一大利器。你是想告诉朕,让朕扩大科举的规模,来为朝廷选举人才吗?”
见郑东点了点头,武则天叹了口气,“朕也这么想过,但科举对那些传承了千年的门阀氏族大有影响,为此,朕还曾命人重修《氏族志》、《姓氏录》等,到头来却无济于事。”
这些郑东都知道,但郑东想把几年后武则天要做的事,提前告诉她。
“太后,微臣以为,科举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主要还是因为科举自身的影响力不够强大。如果能把科举制度提升到一个世家大族无法过问的层面,那样,就能减小不少的阻力。”
武则天眯着眼睛,思虑片刻,“你的意思是,要改变现有的科举?”
“正是!”
“如何改变?”
“太后可以在全国各地开设学院,广泛招生,并且根据各地的情况,酌情免除入学一到三年的学费,这样就能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学院。”
武则天赞许的点点头,“接着说。”
“然后,每三年一考试,通过者可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学习,九年之后,通过者进京入太学,太学三年后能通过者在京参加考试。在京城考试时分两场,一场由吏部主持,另一场则由太后您亲自主持。这样一来,可以使人才无遗漏,也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你不知道,自朕临朝以来,无时无刻不重视劝课农桑,怎奈我大唐人才稀缺,堪任者寥寥无几啊。”
这是郑东第一次从武则天口中听到关于这方面的话。
“当初朕力排众议,留下你师徒二人的姓名,如今看来,果然没有令朕失望。”
郑东觉得这是个机会,说不定自己能通过武则天来实现自己改造大唐的终极理想。
于是郑东先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之后,趴着说道,
“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没有别人,你说吧。”武则天对郑东的跪拜显得很淡然,似乎她能猜到郑东的想法一样。
“太后如何看待科举?”
“科举?”武则天先是皱眉,随机莞尔,“不错,科举的确是选拔人才的一大利器。你是想告诉朕,让朕扩大科举的规模,来为朝廷选举人才吗?”
见郑东点了点头,武则天叹了口气,“朕也这么想过,但科举对那些传承了千年的门阀氏族大有影响,为此,朕还曾命人重修《氏族志》、《姓氏录》等,到头来却无济于事。”
这些郑东都知道,但郑东想把几年后武则天要做的事,提前告诉她。
“太后,微臣以为,科举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主要还是因为科举自身的影响力不够强大。如果能把科举制度提升到一个世家大族无法过问的层面,那样,就能减小不少的阻力。”
武则天眯着眼睛,思虑片刻,“你的意思是,要改变现有的科举?”
“正是!”
“如何改变?”
“太后可以在全国各地开设学院,广泛招生,并且根据各地的情况,酌情免除入学一到三年的学费,这样就能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学院。”
武则天赞许的点点头,“接着说。”
“然后,每三年一考试,通过者可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学习,九年之后,通过者进京入太学,太学三年后能通过者在京参加考试。在京城考试时分两场,一场由吏部主持,另一场则由太后您亲自主持。这样一来,可以使人才无遗漏,也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