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好莱坞往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七章 《纸牌屋》的背后——金融与传媒的斗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实际上,《纸牌屋》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电视剧,又或者说,促使它诞生的根本,其实和电视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好莱坞传统媒体与硅谷科技公司和华尔街银行家们的一次碰撞。

  前文说过,好莱坞和华尔街其实沆瀣一气,将影视剧包装成金融产品,通过娱乐性质的公募基金把制片成本转移到韭菜的头上,这种做法,不但能使好莱坞传统媒体实现利益最大化,还能尽可能的削减制片失败的风险,除此之外,华尔街的银行家也能通过管理费的方式赚的盆满钵满,属于合作共赢,但是嘛,人总得有点念想对吧?

  当华尔街发现,好莱坞的这种模式简直就是无本买卖,迪士尼连年账面亏损但却真实盈利的运营方式连IRS都奈何不得,明明挣钱了但却不用交税,重点是这和其他公司改属地躲税务不同,迪士尼这些娱乐公司是大张旗鼓的在美国本土上避税,如此一来嘛,这种牛哔的税务操作就成为了各大金融集团的心头好,所有人都想横插一脚,通过这种方式转嫁成本。

  于是乎,收购,便顺势进行。

  但可惜,早已尝到甜头的传媒巨头们根本就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

  尤其是在瞧见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市值高达一千五百亿,迪士尼的市值飙升至八百亿,派拉蒙的老父亲维亚康姆横扫百分之二十五的媒体份额,维旺迪最终还是将环球出售给了通用,福克斯背后的金主新闻集团也从澳大利亚搬到了美国后,华尔街金融集团们也知晓,收购一事已无成功可能,于是他们便转换了思路,以商业基金的方式,成立了娱乐制作公司。

  也就是所谓的,自己干。

  从零四年开始,好莱坞便涌现出了无数背靠影视基金而诞生的独立制片公司,打造出《纸牌屋》的MRC也是在这次浪潮中出现的,但和其他小资本联合体不同,MRC的爸爸们来头可就太大了,古根海姆是明面上的管理者,但除了他以外嘛——

  公司股东还有美国电话电报,WPP,以及高盛。

  高盛和美国电话电报不需要介绍,而WPP则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像宝洁、葛兰素史克、大众、佳能、诺基亚、运通、美林的文案宣传都是他们承包的,不仅如此,那个做驴象两党宣传生意的奥美政府关系也是WPP家的。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能把你的产品宣传到家家户户。

  如果说这三位已经牛哔到骨子里了,那么古根海姆其实也不差,对于学建筑的人来说,古根海姆那就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经典,但实际上嘛,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他就已经和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摩根一道儿,被列入美国四大巨富家族了,不仅如此,有着犹太血统的他们还是全球第二大犹太巨富家族,并且,和位列第一的罗斯柴尔德联姻了。

  很多人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幻灭,低估美国发展的他们在欧洲吃了大亏,二战时被小胡子迫害,苏联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时又没收了他们的大量资产,这两点的确不假,但更多的人并不愿意说,那个古根海姆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着三千亿财富的家长,是人家的曾孙。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

  这种概念人家岂会不懂?

  而当一家公司有古根海姆,美国电话电报,WPP,高盛这四家资产超万亿的集团同时背书时,所有的项目,全都能平推,以至于在成立第一年,它们就召集了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打造了出了金球奖最佳影片《通天塔》。

  之后,还制作了休-杰克曼主演的《旅行者》,马特-达蒙主演的《命运规划局》、《极乐空间》,马克-沃尔伯格主演的《泰迪熊1、2》,查理兹-塞隆主演的《西部的一百万种死法》,埃德加-赖特导演的《极盗车神》,007和美队共同打造的《利刃出鞘》。

  看上去,这成绩其实也就一般般,对吧?

  但实际上嘛……

  这些由不懂创作的资本集团所推出的产物,可不就一般般嘛!

  和相对论传媒、传奇影业、狮门影业这些金融产物一样,这些娱乐制作公司的掌控着全特码的都是跨界型人才,不是从华尔街的某家银行里特派的,就是从纽交所里出来的,不是纳斯达克的指数分析师,就是芝加哥交易所的期货期权高手。

  如果说搞金融,那他们都会,而若是让搞金融的搞娱乐,那不就相当于是四十大盗收购优酷土豆嘛!除了砸钱以外,他们会的,也就是把韭菜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投资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撞大运,而在经历了零六零七零八这三年的影视行业暴死后,他们便决定战术撤退,避开这个已经被六大垄断的行当,转而投身电视剧产业,而在公司内部开会时,一堆搞金融的根本就不知道什么项目好,于是他们便向下属询可,这些家伙平时爱看什么,在这个时候,一个刚进入MRC的实习生表示,自己在重温英剧《纸牌屋》,于是乎,从未看过这部剧的金融高管便找到了片源。

  就像汪海林所说的买办一样,一家电视台买什么剧,那和管理层的喜好有着很大区别。

  如果都是老男人,那市面上的小花戏就会数不胜数,要是都是老女人,那小鲜肉便会大行其道,而搞金融的喜欢什么?那当然不是什么家庭主妇才看的肥皂剧啊!

  对于他们来说,《纸牌屋》、《是,大臣》,《是,首相》这种政治惊悚才更有意思!

  于是乎,这些觉得《纸牌屋》和自己的口味极其相符的砖家们便一拍脑门,买下了《纸牌屋》的版权,并且将制作任务直接打包丢给了CAA。

  整个电视剧的制作,其实和MRC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导演大卫-芬奇,编剧埃里克-罗斯,主演凯文-史派西,那都是CAA找来的,而在他们搞完剧本后,MRC便动用背后的势力,联系了时代华纳,想要将《纸牌屋》卖给HBO,联系了维亚康姆,试图用《纸牌屋》引起CBS旗下的showtime的注意,联系了彩虹传媒,企图让其名下的AMC电视台参与竞价,并且还联系了奈飞,希望他们能够买走线上版权。

  这其实就是有资本靠山的最大好处啊!

  试播集都没拍呢,大家就先坐下来谈钱!

  换做狮门、传奇、相对论,好莱坞巨头鸟都不鸟你,但当古根海姆,电话电报,WPP和高盛出现时呢?明知道这些人是来抢蛋糕的好莱坞巨头只能捏着鼻子坐下来谈,因为在正式撕破脸皮之前,他们还需要这些有资质的家伙帮自己做公募基金骗钱。

  而在谈判的过程中,最搞笑的事情出现了。

  当时的时代华纳、维亚康姆和彩虹传媒觉得MRC的《纸牌屋》创意可以,愿意按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