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第152章·婚礼(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老大叔们和张信礼打招呼说:“给新娘子送东西回来的吧?张家的小伙子勤劳得很嘛!”
其中一个笑吟吟道:“啥子时候也预备着吃你的喜酒嘛!”
张信礼敷衍了这些长辈几句,另一个大叔说:“不急!人家是要读书的,大学生,要找个好的!城市户口!公务员!哪能那么快嘛,你以为你家小孩哦。”
大家哈哈大笑。
林瑾瑜说不清心里什么滋味,在这闭塞的山间村寨里,邻里邻居沾亲带故,关系十分紧密,一家女儿外嫁、儿子娶亲,家家户户都相闻、家家户户都谈论,远不是上海大城市小区里关起门来一家是一家,自己的事只跟自己家有关的独立小户氛围……这里绝大部分人的观念里,大概从没有什么“两个男人也可以彼此相爱”之类的概念。
张信礼和陈茴、和高武、和这里的无数人人生轨迹其实原本应该是一样的,林瑾瑜是他生命里独一无二的意外。
回到家,张信礼进去做饭,让他自己先玩。他好似还把林瑾瑜当成以前那个抱着手机不撒手、争分夺秒打游戏的中学生。
很多时候越被禁止的东西越自带吸引力,从前林瑾瑜玩手机总是被管着管着,动不动断个网、交个手机啥的,他就觉得那玩样很好玩,争分夺秒地打游戏,上了大学,又在外省,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玩个通宵只要不猝死都没人管,他反而很平常心了。
林瑾瑜应了声,却没进屋,只搓了搓手,农民工似的坐门口小马扎上点了根烟思考人生。
自从见到张信礼之后,他抽烟的频率好像与日俱增……林瑾瑜开始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自私,上海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各种人口在此汇集,本地的、外地的,本国的、外国的,无论多“离经叛道”的事在这里好似都没那么奇怪,这座城市容纳了两千多万不同的人,每天早晨的地铁拥挤得一根针都塞不进去,大家自扫门前雪,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多数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整天对他人指指点点。
可张信礼长大的地方不是这样,林瑾瑜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在这片热情与野蛮并存的土地上,张信礼从小到大见过的人生轨迹很单一,并且面对过很多审视的、指点的、看热闹的目光,很多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对张信礼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他第一次想,不如放手吧……可又那么舍不得,世界如此广阔,而他们如此渺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那么不同那么迥异,要多幸运才能遇见爱的人,又要多勇敢,两个人才能相爱?
张信和也在院子里,林瑾瑜一个人胡思乱想,不由得悲从中来,问他要不要过来坐坐,一起抽根烟聊聊天,他回了句“不了”,去棚子里喂鸡。
林瑾瑜看着满院子“咯咯咯”的母鸡,恍惚觉得少了点什么:“以前那条狗呢?”他问:“黑色的,很大一只。”
“哦,黑狗啊,”张信和一边忙着喂鸡一边道:“一直在窝里啊,老狗了,不爱动弹。”
那确实是条老狗了,嘴吻边的毛都开始发白,像覆盖着一层细碎的糖霜,十多岁的人类才是刚刚开始摆脱稚气的孩子,可对于一条狗来说,十多岁就是生命的全部。
它变得很少出窝,也几乎不再叫,林瑾瑜还记得当初刚来的时候这条狗凶得要死,嗓门大得像打雷,几乎不让他这个陌生人踏进院子。
如今这条老黑狗缩在并不宽敞的窝里,常常一整天动也不动。林瑾瑜走近了,逗了许久,它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好似忽然记起面前这个人似的,有点费力但仍郑重地摇了摇因为衰老而脱毛的尾巴。
天已经黑透,灶台热了,飘起一股林瑾瑜十分熟悉的油香与辣椒香,他已经与这味道阔别了多年。
村寨口的主路上响起一阵脚步声与打招呼的声音,林瑾瑜站起来,踩上墙头向外看去,看见远处传来手电雪白的光束,一队背着包,提着、扛着化肥袋、编织袋、蛇皮袋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在腊月的寒风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路往家走,里面有木色、有张文斌,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每张脸庞都一样年轻,却也一样沧桑,那是几年一次的返乡潮,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他们回家了。
第(3/3)页
老大叔们和张信礼打招呼说:“给新娘子送东西回来的吧?张家的小伙子勤劳得很嘛!”
其中一个笑吟吟道:“啥子时候也预备着吃你的喜酒嘛!”
张信礼敷衍了这些长辈几句,另一个大叔说:“不急!人家是要读书的,大学生,要找个好的!城市户口!公务员!哪能那么快嘛,你以为你家小孩哦。”
大家哈哈大笑。
林瑾瑜说不清心里什么滋味,在这闭塞的山间村寨里,邻里邻居沾亲带故,关系十分紧密,一家女儿外嫁、儿子娶亲,家家户户都相闻、家家户户都谈论,远不是上海大城市小区里关起门来一家是一家,自己的事只跟自己家有关的独立小户氛围……这里绝大部分人的观念里,大概从没有什么“两个男人也可以彼此相爱”之类的概念。
张信礼和陈茴、和高武、和这里的无数人人生轨迹其实原本应该是一样的,林瑾瑜是他生命里独一无二的意外。
回到家,张信礼进去做饭,让他自己先玩。他好似还把林瑾瑜当成以前那个抱着手机不撒手、争分夺秒打游戏的中学生。
很多时候越被禁止的东西越自带吸引力,从前林瑾瑜玩手机总是被管着管着,动不动断个网、交个手机啥的,他就觉得那玩样很好玩,争分夺秒地打游戏,上了大学,又在外省,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玩个通宵只要不猝死都没人管,他反而很平常心了。
林瑾瑜应了声,却没进屋,只搓了搓手,农民工似的坐门口小马扎上点了根烟思考人生。
自从见到张信礼之后,他抽烟的频率好像与日俱增……林瑾瑜开始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自私,上海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各种人口在此汇集,本地的、外地的,本国的、外国的,无论多“离经叛道”的事在这里好似都没那么奇怪,这座城市容纳了两千多万不同的人,每天早晨的地铁拥挤得一根针都塞不进去,大家自扫门前雪,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多数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整天对他人指指点点。
可张信礼长大的地方不是这样,林瑾瑜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在这片热情与野蛮并存的土地上,张信礼从小到大见过的人生轨迹很单一,并且面对过很多审视的、指点的、看热闹的目光,很多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对张信礼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他第一次想,不如放手吧……可又那么舍不得,世界如此广阔,而他们如此渺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那么不同那么迥异,要多幸运才能遇见爱的人,又要多勇敢,两个人才能相爱?
张信和也在院子里,林瑾瑜一个人胡思乱想,不由得悲从中来,问他要不要过来坐坐,一起抽根烟聊聊天,他回了句“不了”,去棚子里喂鸡。
林瑾瑜看着满院子“咯咯咯”的母鸡,恍惚觉得少了点什么:“以前那条狗呢?”他问:“黑色的,很大一只。”
“哦,黑狗啊,”张信和一边忙着喂鸡一边道:“一直在窝里啊,老狗了,不爱动弹。”
那确实是条老狗了,嘴吻边的毛都开始发白,像覆盖着一层细碎的糖霜,十多岁的人类才是刚刚开始摆脱稚气的孩子,可对于一条狗来说,十多岁就是生命的全部。
它变得很少出窝,也几乎不再叫,林瑾瑜还记得当初刚来的时候这条狗凶得要死,嗓门大得像打雷,几乎不让他这个陌生人踏进院子。
如今这条老黑狗缩在并不宽敞的窝里,常常一整天动也不动。林瑾瑜走近了,逗了许久,它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好似忽然记起面前这个人似的,有点费力但仍郑重地摇了摇因为衰老而脱毛的尾巴。
天已经黑透,灶台热了,飘起一股林瑾瑜十分熟悉的油香与辣椒香,他已经与这味道阔别了多年。
村寨口的主路上响起一阵脚步声与打招呼的声音,林瑾瑜站起来,踩上墙头向外看去,看见远处传来手电雪白的光束,一队背着包,提着、扛着化肥袋、编织袋、蛇皮袋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在腊月的寒风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路往家走,里面有木色、有张文斌,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每张脸庞都一样年轻,却也一样沧桑,那是几年一次的返乡潮,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他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