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的师长冯天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二章 救人比杀鬼子重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他有点可怜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了。

  怎么派了个傻子来四川。

  估计他这个时候,还在埋头在金陵建设南开中学,准备小学,中学,大学全面铺开,为实现教育振兴中华而奋斗。

  7.7事变以后,整个华北,江浙一带的大学,一团乱麻。

  国土沦丧,战争带来的恐慌,让这些学校,手足无措。

  部分学校提议动迁,可是迁多大的规模,哪里能安置,迁徙的经费怎么来,是国府牵头还是各顾各,一团乱麻。

  国民政府的犹豫,无能,腐败加剧了局面的恶化。

  直到37年7月25日,日军悍然对天津的平民设施展开攻击。

  在炮火中,私立南开大学,成为抗战历史上,第一所毁于战火殉难的学校。

  整个民国的大学教育系统,在蔡元培先生的呐喊下如梦初醒。

  国民政府迫于巨大的压力,下令国有国立的大学南迁,而私立的,比如南开,中法,教会的比如金陵女校,燕大,辅仁,就不在其中,等于被老蒋全部抛弃了。

  但是私立的大学也不甘心在沦陷区啊,谁愿意做搬家遗弃的狗,既然长着腿,也跟着南迁。

  起初迁徙的目的地是长沙跟西安。

  可是这些大学,到了两地以后,又随着战事不顺,进一步西迁。

  流动的课桌成了一时间的风景线。

  西安的迁汉中,长沙的迁昆明。

  那么多学生,老师再次出发,从长沙到昆明,除了绕道越南,缅甸的,大部分都是徒步,从长沙经贵州走到昆明的。

  清华,北大,南开从北京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加上南迁的脚步,比红军长征还走的远的多。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的撤退,一塌糊涂,可以说,旱的的旱死,涝的涝死。

  提前有准备的,就能抢占资源,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

  从迁徙开始,南京到重庆,没有损失师生不说,只用短短几个月就复课了。

  不仅因为他们有南京政府的特别对待,关键他们校长罗家伦很睿智。

  在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