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宋清欢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5章 拜访县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养娘,儿子们也能得了县里最好的先生教功课、有朝一日迈进朝廷的太学,未必就是白日梦呵!

  王犁刀一心要助姚欢成事,便将县丞郭修从来历到性子,都详详细细地说与姚欢知。

  “这郭县丞,中了进士后,只能是‘选人’,在南边做过参军、县尉、州团练判官、州府幕职,要不是绍圣元年朝廷诏令,赤县的县丞只许从孤寒登第者里头挑,只怕他也来不了此地。”

  姚欢对大宋文官选拔制度略知一二,因而也明白王犁刀说的‘选人’是什么意思。

  在宋朝,年轻文士进士及第后,只有榜上前十几人能直接获授京官层级的阶官,余下的人都是“选人”,大部分散到州县做地方官。

  如果一个选人要晋升为京官,转迁之路比在起点作家从lv1升到大神还困难。选人不仅要积累长期的任职年限,任上不能出纰漏,还要由州府一级重量级的上司举荐,并参加中央的统一考试。

  大部分选人,苦哈哈地在一线干二十来年,也无法转迁为京官,就像无数扑街作者一样,退休在人海……

  但一个选人,如果做了赤县和畿县的县丞,则可很快升为京官,去朝中九寺、秘书省、翰林学士院、枢密院等处任职。于是,京中那些权贵家庭,一旦子弟中了进士、但因名次靠后只能做选人时,这些家庭往往会托关系、走后门,让子弟去做赤县和畿县的县丞。

  既然只是作为进入中央文官系统的跳板,来开封府十六县“镀金”的子弟们,根本无心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抗旱灭蝗、改良治安,平日里只晓得用县里的钱招待前来打猎度假的王公贵戚,给自己将来入朝做官罗织人脉网。

  这情形愈演愈烈,御史不得不向天子进言,充任赤县和畿县县丞的,必须是“孤寒登第者”,并且除了荐举外,朝廷的审官院、流内铨,也要严加遴选。

  因而,姚欢听了王犁刀介绍的郭县丞的背景,还是颇为欣喜的。

  中了进士,至少是个读书人,不靠拼爹、靠辗转帝国各地的基层政绩做到开封县这样的赤县县丞,至少是个能吏。

  又有文化,又接地气,大概率在招商引资的事情上,比较好谈些。

  姚欢于是把柴房窗外的幽蓝夜空想象成投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