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边关征尘暗 京城龙虾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邵清觉得有趣,不由抬起头,望着那些步履轻盈、蹦跳远去的窈窕背影。
曾经,姚娘子也是她们中的一个吧。
来到庆州后,邵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时常踽踽独行。
但独行并不必然与孤寂的情绪挂钩。
相反,他感到舒坦,宁和,甚至一点点欢喜。
他走的多半是她也走过的路,看的多半是她也看过的风景。
驰骋的想象,带来奇妙的依傍滋味。
这已经足够,足够令他不会因无法写一封给她的私信,而怀有遗憾。
邵清踏进府衙,正要去寻邮驿房,却见已经伤愈的章捷副将徐业,自议事堂走过来。
“他娘的,夏人往西边插过去了,刘仲武父子那对怂货,定是挡不住。章经略要吾军改道,西行驰援泾原路。”徐业告诉邵清。
因被这朝廷来的祇应郎中救回一命,徐业对邵清颇为感激,遂又吩咐后头跟着的亲兵道:“去取一件狼毫坎肩来给邵先生,泾原那个鬼地方,一入秋,夜里就冷得像冰窖。”
邵清俯身谢过。
……
千里之外的开封城。
也是一个夕阳明处暮云重的向晚时分。
苏颂看完邵清从边关寄来的信后,出门坐上牛车,往城南的汴河方向走。
他今日,要去汴河边的“浮屋夜市”,给老友沈括的后人捧捧场。
七月流火的季节刚刚到来,天气刚刚转得凉爽一些,汴河上靠近州桥的一长段,就陆陆续续地搭出不少架在河面上的“浮屋”。
真宗仁宗年间,汴河边曾有短垣护栏,以防往来的车马行人因拥挤或马匹受惊而跌落汴河。只是,这京城里做餐饮行业的气氛实在太好,渐渐有沿河居住的人家凿开护栏,擅自修建吊脚楼式的酒肆茶屋,时人称为“浮屋”。
到了元祐年间,朝廷终于出手,强制拆迁了几处临河浮屋聚居地,命河清兵丁重新修筑短垣。
但朝廷也不是死脑筋。每到夏秋之交、气候相当宜人的季节,朝廷便由开封府出面,暂时拆除特定河段的短垣,出资修建统一具备火灶、厅堂和包厢的“浮屋”,再外包给开封饭食行会,招租给财大气粗的酒楼商户,好比是给财政创收了。
夜风徐徐、柳枝摇曳下,一座座灯烛莹照、流光溢彩的浮屋,仿若一颗颗明珠,点缀着东京城里最为热闹的一段汴河。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邵清觉得有趣,不由抬起头,望着那些步履轻盈、蹦跳远去的窈窕背影。
曾经,姚娘子也是她们中的一个吧。
来到庆州后,邵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时常踽踽独行。
但独行并不必然与孤寂的情绪挂钩。
相反,他感到舒坦,宁和,甚至一点点欢喜。
他走的多半是她也走过的路,看的多半是她也看过的风景。
驰骋的想象,带来奇妙的依傍滋味。
这已经足够,足够令他不会因无法写一封给她的私信,而怀有遗憾。
邵清踏进府衙,正要去寻邮驿房,却见已经伤愈的章捷副将徐业,自议事堂走过来。
“他娘的,夏人往西边插过去了,刘仲武父子那对怂货,定是挡不住。章经略要吾军改道,西行驰援泾原路。”徐业告诉邵清。
因被这朝廷来的祇应郎中救回一命,徐业对邵清颇为感激,遂又吩咐后头跟着的亲兵道:“去取一件狼毫坎肩来给邵先生,泾原那个鬼地方,一入秋,夜里就冷得像冰窖。”
邵清俯身谢过。
……
千里之外的开封城。
也是一个夕阳明处暮云重的向晚时分。
苏颂看完邵清从边关寄来的信后,出门坐上牛车,往城南的汴河方向走。
他今日,要去汴河边的“浮屋夜市”,给老友沈括的后人捧捧场。
七月流火的季节刚刚到来,天气刚刚转得凉爽一些,汴河上靠近州桥的一长段,就陆陆续续地搭出不少架在河面上的“浮屋”。
真宗仁宗年间,汴河边曾有短垣护栏,以防往来的车马行人因拥挤或马匹受惊而跌落汴河。只是,这京城里做餐饮行业的气氛实在太好,渐渐有沿河居住的人家凿开护栏,擅自修建吊脚楼式的酒肆茶屋,时人称为“浮屋”。
到了元祐年间,朝廷终于出手,强制拆迁了几处临河浮屋聚居地,命河清兵丁重新修筑短垣。
但朝廷也不是死脑筋。每到夏秋之交、气候相当宜人的季节,朝廷便由开封府出面,暂时拆除特定河段的短垣,出资修建统一具备火灶、厅堂和包厢的“浮屋”,再外包给开封饭食行会,招租给财大气粗的酒楼商户,好比是给财政创收了。
夜风徐徐、柳枝摇曳下,一座座灯烛莹照、流光溢彩的浮屋,仿若一颗颗明珠,点缀着东京城里最为热闹的一段汴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