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在昆仑包了一座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002章 【神奇的魔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沿着土路走十几分钟,标牌上写有“杜113号棉田”就是咱家的。”

  吃完早餐,和看门的托合提大爷闲聊了几句,上了几支烟,多少清楚了点目下自家承包地的困境。

  杜父杜母九年前便加入采摘大军,和其它的短工大军不一样,两口子舍不得来回的长途车费,一来便扎下根。几年才回老家一次,一次是杜普中考,一次是高考。

  除了每年9、10两个月采摘棉花外,其余的时间干建筑工,私人牧场照看牲畜等等。

  四五年后,小有积蓄的两口子,伙同同村的两户人一起承包了木屯五百亩棉田。其中就有杨秉照和杜国海一家三口。

  当时杜家投了四十多万元,承包了150多亩地。杨秉照也是150亩,杜国海一家承包量最大,200亩。

  承包棉田后,杜家每年少则七八万收入,多则十几万。

  后来土地流转费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加上杨秉照不想再赚辛苦钱,他第一个撤股去县里做电器生意。

  杨秉照的150亩承包地转给了杜魁。

  又两年后,杜大海的儿子要去乌市搞物流生意,遂把最后200亩棉田转给了杜魁。

  一下子承接了500亩棉地,把杜魁两口子的积蓄掏了个干净。

  去年一年,500亩棉田挣的钱还不如以前150亩多。

  周围左右,全是千亩几千亩的大中型棉田,而且人家几乎全部上马机采棉设备,人工费用大幅减少。

  杜家,勉强配备十几台手持采棉机,同时还得雇佣少量采棉工,人工成本高企。

  加上受今年低温冰雹影响,棉苗低温烂种、烂芽、烂根和棉铃发育不充分,再加上病虫害,极大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用托合提老大爷的话说,今年的收成能保本就是万幸,大概率亏本。

  一旦亏本,对明年春播的影响更大。

  农资资金,种子资金,物质储备等等,全部要消减。

  恶性循环。

  杜普心急如焚,深感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