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尾作头(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天乐此时的表情似乎很正常,鱼乐水也不时侧过身同他低语几句。有不少人是以激光全息图像与会,包括飞船上的亚历克斯和姬继昌、美国的大胡子巴罗和身在三亚的贺梓舟等。虽然只是全息图像,与会者也能感受到亚历克斯、贺梓舟和姬继昌的洋洋喜气。
主持人姬人锐宣布会议开始,亚历克斯说:
“首先我要向巴罗致敬。楚、贺和我倒是早就作出了如下预言:局域空间湮灭所形成的对飞船的驱动作用有两种,而且两者是相反的。一是光脉冲向前的驱动力;二是由于周围空间向空间之穴的流泻而表现为对飞船的拖曳力。据我们当时的想法,后者可以忽略。美国的巴罗先生发现了第二种力的拖曳作用,并在专家会议上提出,可惜,可能是我们的小贺过于能言善辩,轻易就把巴罗先生说服了,否则,‘金鱼’号的实验就不会有今天的大乌龙。”
虚拟的亚历克斯笑着指指虚拟图像中的贺梓舟和巴罗,小贺难为情地笑了,巴罗自嘲道:“莫要戳我的痛处啊,我轻易放弃了一个在科学史上留名的机会。”
亚历克斯继续说:“‘金鱼’号此刻的退行是宇宙中从未有过的运动模式,我甚至怀疑以人类现有的语言能否把它剖析清楚,但我还是试着来解释一下吧。飞船的行进其实与力完全无关,而且实际上,它与其‘本域空间’之间根本没有相对运动。这句话很绕口是不是?我试着用比喻来说清它——甚至打比喻也很难啊,此刻我唯一能想到的、比较接近的比喻,是科学界曾经讨论过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饱和蒸汽管道。”
他简略介绍了这种管道的基本知识:“汽车在真空管道中行驶能消除风阻,从而以比较低的能耗实现超声速行驶,但建造巨大的真空管道,造价过于高昂。解决办法是用饱和蒸汽来取代真空,这种蒸汽超过凝结临界点时仍可保持气态,当车辆在管道中向前行驶时,前方的蒸汽受压后立即液化,这相当于我们的空间湮灭,于是,车辆就在无风阻的情况下前进。车辆驶过后蒸汽会变得稀薄,液化的蒸汽因而迅速汽化,使管道蒸汽恢复原状。”
亚历克斯竖起食指,“请注意,在这样的运动方式中,车辆相对于身后的蒸汽,或者说相对于其身后的‘空间’,是不动的,这片空间我们称之为‘本域空间’;但相对于之外的空间,比如管道壁,是运动的,我们称之为‘非本域空间’。我们的‘金鱼’号之所以能够退行,就是因为在鱼尾处的局域空间不断被消除,于是形成了一条连绵的空洞,向空洞中不断流泻的空间就带着飞船一同行进。所以,我要再次重复一遍:这根本不是物体相对于空间的运动,也与力完全无关;而是‘本域空间’相对于静止空间的运动,飞船只不过是被本域空间裹挟而去。”他笑着说,“过去,科幻小说经常描写‘虫洞’,说虫洞可以连接翘曲空间,那始终只是幻想。但今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虫洞,它是在平直空间里人工挖出来的!只不过它是随挖随陷,飞船过去后,虫洞也就消弭无形了。”他问大家,“正如巴罗上次在会上指出的,这个道理太绕,不知我解释清了没有?”
楚天乐笑着说:“我也找到了一个比喻。当年我曾举过孙悟空缩地法的例子,还说缩地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前边的路上挖去一大块,一是让前边的路均匀地收缩。大家都还记得吧?”
众人笑着点头。一个人说:“记得。当时你就是从‘空间均匀收缩’这点出发,论证出局域收缩宇宙的边缘没有逆向湍流。”
“但现在用上第一种方法了。‘金鱼’号的飞行就是靠着在前方空间挖洞,不是挖去一大块,而是一下一下连续地挖。这样一来,后边的空间就一直向前滑移,在这片空间里静止的飞船也就被裹挟着往前走了。这也是一种缩地法。”
众人点头,说听明白了,连其中一些属于“文科”的与会者,如危机处理专家吴正、古生物学家王清音女士、人类学家冀如海、心理学家董月霞女士,包括主持会议的姬人锐,都敏锐地理解了这些“很绕的”理论。这让亚历克斯有点意外,也很高兴:
“大家都明白,那我就往下说了。虽然飞船所受的拖曳作用时间很短,只是普朗克时间的级别——当时贺梓舟就是以这个道理说服巴罗的——但它并非是由力引起的位移,而是‘纯几何’的位移,两种位移完全不同!由力引起的位移,其大小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纯几何位移,是瞬时的,完全与力和时间无关,所以飞船最终表现为后退。后退不算问题,我们只需——就像现在这样——把‘金鱼’号倒过来就成。”他苦笑一声,“问题是,我们精心制造的抛物形反射镜面,此刻竟然成了前进的阻力!当飞船随本域空间向前运动时,光压驱动力同时使它在本域空间匀加速地后退,否则,飞船会前进得更快一点。”
与会者不约而同地看看大屏幕上的飞船,此刻,它正在地球的背阳面,飞船的鱼形尾巴聚焦出一道强烈的光柱,劈开黑暗,也映出了黑色天幕上“金鱼”号的轮廓。这道强光本来应该是飞船的尾焰,那样才合乎人们的直观。人们不由得轻轻摇头。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飞船该如何修改设计?”亚历克斯的神色变得凝重,“不容易,因为先要解决理论层面的东西。所以我邀请大家开这个会,也特地把楚天乐这尊主神请出山,就是想尽早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楚天乐平静地说:“少扯淡,什么主神不主神的。先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讨论。”
“好,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两点:一,这种运动是否有光速限制?二,如果能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光速,飞船上有没有相对论效应?”
会场霎时变得非常安静,全体与会者都感受到了这两个问题的分量。它实际是在问:对于“金鱼”号这样以“纯位移”方式进行的空间航行,相对论是否已经不再适用?楚天乐微笑着单刀直入:
“你的看法?”
“我觉得‘金鱼’号这种运动不应受光速限制,它所受的限制只是技术层面的。”
楚天乐点点头说:“你讲详细点。”
亚历克斯目光炯炯地说:“可以做个类比。在原先那个温和膨胀的宇宙中其实就有‘超光速’的天体,因为相对地球来说,极远天体的红移速度已经超过光速。但这只是假象,该天体相对其‘本域空间’是静止的,相对远空间的超光速是因空间膨胀造成的。同样,‘金鱼’号相对非本域空间也能达到甚至超过光速!这并不违反相对论,因为它相对于‘本域空间’是静止的。最后的结论有点类似于悖论:相对本域空间来说是静止的‘金鱼’号,却能以光速甚至超光速逃离灾变区域。”
楚天乐点头,“对。换个说法就是:在超临界密真空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空间中挖一条虫洞逃离。”
“把刚才那个类比继续下去,那些红移速度超过光速的极远天体,由于对本域空间是静止的,当然就没有相对论效应。所以,‘金鱼’号即使以光速或超光速飞行——注意这个速度是相对非本域空间的——也不会有任何相对论效应,没有时间速率的放慢、质量的增加、长度的缩短等。刚才飞船启动时,我们只感受到由光压产生的向后加速度,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楚天乐再次点头,“我想你是对的。”
“这么样一来,宇航员甭想比地球人活得长久了,这是个很大的遗憾。当然也有对航行有利的因素,比如,因为没有相对论效应,飞船时间的流逝速率保持正常值,不必担心应急反应的速度了。还有,质量不会随速度而增加,所以飞船即使接近光速,其加速度也不受影响。”
亚历克斯话音未落,楚天乐立即说:“错了!又回到相对论的老框框中去了,你这会儿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是纯几何的位移,它虽然对非本域空间表现为速度,但根本不存在加速度和加速阶段。”
亚历克斯猛然省悟,赧然道:“是的是的,我错了。它根本没有加速过程,也不必担心宇航员的加速超载。”
“是的,没有加速过程,也不需要减速过程。飞船如果想停下,停止激发就行。因此,飞船设计者再不必为那个老大难问题发愁了——过去,所有飞船抵达目标前都必须减速,但减速必须消耗巨量燃料,与加速段的消耗完全等量。不过,新飞船也有不利之处——不能在无动力时保持速度惯性,必须持续激发才行,只要激发一停止,飞船就会在瞬间转为静止。”楚天乐笑着看大家,“你们说是不是?”
会场非常安静。两人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全新的图景,要接受它就得彻底颠覆旧的物理学体系。楚天乐示意亚历克斯暂停,以便大家有段时间来消化一下。在这个空当儿,他把亚历克斯(虚拟的)唤到身边,悄声商量着什么,亚历克斯不停地点头。
会场静止了三十分钟后,与会者纷纷向主讲者示意:他们已经消化,可以继续了。亚历克斯和楚天乐又商量了几分钟,然后亚历克斯说:
“对理论层面的这两点假说,大家有无异议?”众人摇头。“那好,我们开始技术层面的讨论。从技术层面看有两大难点,我一个个说。”
“第一,‘金鱼’号粒子对撞所激发的二阶真空是一个直径三百米的球体,连续激发就形成一条直径三百米的虫洞。虫洞内的空间是飞船的‘本域空间’,在这里的运动是纯几何的、瞬时的。但在虫洞之外,一切仍受相对论和牛顿定律的约束。所以,飞船的大小必须限制在虫洞之内,否则,‘洞外部分’就会阻碍飞船的移动。但它并不是牛顿力学中的阻力,我们姑且称它为‘阻抗’吧。”他指指屏幕上的“金鱼”号。“‘金鱼’号的尺度显然太大,现在因为速度很低,阻抗还不明显,但在高速运动期间就不行了。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飞船瘦身,但它会使环形加速器的曲率增加;二是设法加大虫洞直径,比如采用多点同步激发。目前看来,两种方法恐怕要配合使用。”
与会者认真地听着。
“第二点是飞船如何达到和超过光速——当然是相对于非本域空间。这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二阶真空球的半径,因为每次激发后,飞船前移距离应等于它;再者是它被激发的频率,即粒子对撞的频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提高到每秒亿次,这个频率足够了;第三,空间受激湮灭的前提是它必须是超临界密真空。我们创立的三态真空理论已经阐述了相关过程——一个呈球形的空间湮灭后,周围空间的急剧流泻使自身变成疏真空;然后由于空间单元稳恒态增生机理,它会在普朗克时间复原成标准真空;然后在周围超临界密真空的压力下复原成超临界密真空。前两个过程为时极短,可以不考虑。第三点将限制飞船的激发频率。初步计算表明,达到近光速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有可能超过光速。”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但也有可能超不过,也许那个光速限制的魔咒还是会通过某种机理继续保持法力。”
楚天乐点点头,“你说得对,这种可能也存在,也许我们所认为的技术限制实际仍是原理限制。但先往前走吧,让实践来最后证明。”
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天乐此时的表情似乎很正常,鱼乐水也不时侧过身同他低语几句。有不少人是以激光全息图像与会,包括飞船上的亚历克斯和姬继昌、美国的大胡子巴罗和身在三亚的贺梓舟等。虽然只是全息图像,与会者也能感受到亚历克斯、贺梓舟和姬继昌的洋洋喜气。
主持人姬人锐宣布会议开始,亚历克斯说:
“首先我要向巴罗致敬。楚、贺和我倒是早就作出了如下预言:局域空间湮灭所形成的对飞船的驱动作用有两种,而且两者是相反的。一是光脉冲向前的驱动力;二是由于周围空间向空间之穴的流泻而表现为对飞船的拖曳力。据我们当时的想法,后者可以忽略。美国的巴罗先生发现了第二种力的拖曳作用,并在专家会议上提出,可惜,可能是我们的小贺过于能言善辩,轻易就把巴罗先生说服了,否则,‘金鱼’号的实验就不会有今天的大乌龙。”
虚拟的亚历克斯笑着指指虚拟图像中的贺梓舟和巴罗,小贺难为情地笑了,巴罗自嘲道:“莫要戳我的痛处啊,我轻易放弃了一个在科学史上留名的机会。”
亚历克斯继续说:“‘金鱼’号此刻的退行是宇宙中从未有过的运动模式,我甚至怀疑以人类现有的语言能否把它剖析清楚,但我还是试着来解释一下吧。飞船的行进其实与力完全无关,而且实际上,它与其‘本域空间’之间根本没有相对运动。这句话很绕口是不是?我试着用比喻来说清它——甚至打比喻也很难啊,此刻我唯一能想到的、比较接近的比喻,是科学界曾经讨论过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饱和蒸汽管道。”
他简略介绍了这种管道的基本知识:“汽车在真空管道中行驶能消除风阻,从而以比较低的能耗实现超声速行驶,但建造巨大的真空管道,造价过于高昂。解决办法是用饱和蒸汽来取代真空,这种蒸汽超过凝结临界点时仍可保持气态,当车辆在管道中向前行驶时,前方的蒸汽受压后立即液化,这相当于我们的空间湮灭,于是,车辆就在无风阻的情况下前进。车辆驶过后蒸汽会变得稀薄,液化的蒸汽因而迅速汽化,使管道蒸汽恢复原状。”
亚历克斯竖起食指,“请注意,在这样的运动方式中,车辆相对于身后的蒸汽,或者说相对于其身后的‘空间’,是不动的,这片空间我们称之为‘本域空间’;但相对于之外的空间,比如管道壁,是运动的,我们称之为‘非本域空间’。我们的‘金鱼’号之所以能够退行,就是因为在鱼尾处的局域空间不断被消除,于是形成了一条连绵的空洞,向空洞中不断流泻的空间就带着飞船一同行进。所以,我要再次重复一遍:这根本不是物体相对于空间的运动,也与力完全无关;而是‘本域空间’相对于静止空间的运动,飞船只不过是被本域空间裹挟而去。”他笑着说,“过去,科幻小说经常描写‘虫洞’,说虫洞可以连接翘曲空间,那始终只是幻想。但今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虫洞,它是在平直空间里人工挖出来的!只不过它是随挖随陷,飞船过去后,虫洞也就消弭无形了。”他问大家,“正如巴罗上次在会上指出的,这个道理太绕,不知我解释清了没有?”
楚天乐笑着说:“我也找到了一个比喻。当年我曾举过孙悟空缩地法的例子,还说缩地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前边的路上挖去一大块,一是让前边的路均匀地收缩。大家都还记得吧?”
众人笑着点头。一个人说:“记得。当时你就是从‘空间均匀收缩’这点出发,论证出局域收缩宇宙的边缘没有逆向湍流。”
“但现在用上第一种方法了。‘金鱼’号的飞行就是靠着在前方空间挖洞,不是挖去一大块,而是一下一下连续地挖。这样一来,后边的空间就一直向前滑移,在这片空间里静止的飞船也就被裹挟着往前走了。这也是一种缩地法。”
众人点头,说听明白了,连其中一些属于“文科”的与会者,如危机处理专家吴正、古生物学家王清音女士、人类学家冀如海、心理学家董月霞女士,包括主持会议的姬人锐,都敏锐地理解了这些“很绕的”理论。这让亚历克斯有点意外,也很高兴:
“大家都明白,那我就往下说了。虽然飞船所受的拖曳作用时间很短,只是普朗克时间的级别——当时贺梓舟就是以这个道理说服巴罗的——但它并非是由力引起的位移,而是‘纯几何’的位移,两种位移完全不同!由力引起的位移,其大小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纯几何位移,是瞬时的,完全与力和时间无关,所以飞船最终表现为后退。后退不算问题,我们只需——就像现在这样——把‘金鱼’号倒过来就成。”他苦笑一声,“问题是,我们精心制造的抛物形反射镜面,此刻竟然成了前进的阻力!当飞船随本域空间向前运动时,光压驱动力同时使它在本域空间匀加速地后退,否则,飞船会前进得更快一点。”
与会者不约而同地看看大屏幕上的飞船,此刻,它正在地球的背阳面,飞船的鱼形尾巴聚焦出一道强烈的光柱,劈开黑暗,也映出了黑色天幕上“金鱼”号的轮廓。这道强光本来应该是飞船的尾焰,那样才合乎人们的直观。人们不由得轻轻摇头。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飞船该如何修改设计?”亚历克斯的神色变得凝重,“不容易,因为先要解决理论层面的东西。所以我邀请大家开这个会,也特地把楚天乐这尊主神请出山,就是想尽早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楚天乐平静地说:“少扯淡,什么主神不主神的。先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讨论。”
“好,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两点:一,这种运动是否有光速限制?二,如果能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光速,飞船上有没有相对论效应?”
会场霎时变得非常安静,全体与会者都感受到了这两个问题的分量。它实际是在问:对于“金鱼”号这样以“纯位移”方式进行的空间航行,相对论是否已经不再适用?楚天乐微笑着单刀直入:
“你的看法?”
“我觉得‘金鱼’号这种运动不应受光速限制,它所受的限制只是技术层面的。”
楚天乐点点头说:“你讲详细点。”
亚历克斯目光炯炯地说:“可以做个类比。在原先那个温和膨胀的宇宙中其实就有‘超光速’的天体,因为相对地球来说,极远天体的红移速度已经超过光速。但这只是假象,该天体相对其‘本域空间’是静止的,相对远空间的超光速是因空间膨胀造成的。同样,‘金鱼’号相对非本域空间也能达到甚至超过光速!这并不违反相对论,因为它相对于‘本域空间’是静止的。最后的结论有点类似于悖论:相对本域空间来说是静止的‘金鱼’号,却能以光速甚至超光速逃离灾变区域。”
楚天乐点头,“对。换个说法就是:在超临界密真空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空间中挖一条虫洞逃离。”
“把刚才那个类比继续下去,那些红移速度超过光速的极远天体,由于对本域空间是静止的,当然就没有相对论效应。所以,‘金鱼’号即使以光速或超光速飞行——注意这个速度是相对非本域空间的——也不会有任何相对论效应,没有时间速率的放慢、质量的增加、长度的缩短等。刚才飞船启动时,我们只感受到由光压产生的向后加速度,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楚天乐再次点头,“我想你是对的。”
“这么样一来,宇航员甭想比地球人活得长久了,这是个很大的遗憾。当然也有对航行有利的因素,比如,因为没有相对论效应,飞船时间的流逝速率保持正常值,不必担心应急反应的速度了。还有,质量不会随速度而增加,所以飞船即使接近光速,其加速度也不受影响。”
亚历克斯话音未落,楚天乐立即说:“错了!又回到相对论的老框框中去了,你这会儿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是纯几何的位移,它虽然对非本域空间表现为速度,但根本不存在加速度和加速阶段。”
亚历克斯猛然省悟,赧然道:“是的是的,我错了。它根本没有加速过程,也不必担心宇航员的加速超载。”
“是的,没有加速过程,也不需要减速过程。飞船如果想停下,停止激发就行。因此,飞船设计者再不必为那个老大难问题发愁了——过去,所有飞船抵达目标前都必须减速,但减速必须消耗巨量燃料,与加速段的消耗完全等量。不过,新飞船也有不利之处——不能在无动力时保持速度惯性,必须持续激发才行,只要激发一停止,飞船就会在瞬间转为静止。”楚天乐笑着看大家,“你们说是不是?”
会场非常安静。两人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全新的图景,要接受它就得彻底颠覆旧的物理学体系。楚天乐示意亚历克斯暂停,以便大家有段时间来消化一下。在这个空当儿,他把亚历克斯(虚拟的)唤到身边,悄声商量着什么,亚历克斯不停地点头。
会场静止了三十分钟后,与会者纷纷向主讲者示意:他们已经消化,可以继续了。亚历克斯和楚天乐又商量了几分钟,然后亚历克斯说:
“对理论层面的这两点假说,大家有无异议?”众人摇头。“那好,我们开始技术层面的讨论。从技术层面看有两大难点,我一个个说。”
“第一,‘金鱼’号粒子对撞所激发的二阶真空是一个直径三百米的球体,连续激发就形成一条直径三百米的虫洞。虫洞内的空间是飞船的‘本域空间’,在这里的运动是纯几何的、瞬时的。但在虫洞之外,一切仍受相对论和牛顿定律的约束。所以,飞船的大小必须限制在虫洞之内,否则,‘洞外部分’就会阻碍飞船的移动。但它并不是牛顿力学中的阻力,我们姑且称它为‘阻抗’吧。”他指指屏幕上的“金鱼”号。“‘金鱼’号的尺度显然太大,现在因为速度很低,阻抗还不明显,但在高速运动期间就不行了。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飞船瘦身,但它会使环形加速器的曲率增加;二是设法加大虫洞直径,比如采用多点同步激发。目前看来,两种方法恐怕要配合使用。”
与会者认真地听着。
“第二点是飞船如何达到和超过光速——当然是相对于非本域空间。这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二阶真空球的半径,因为每次激发后,飞船前移距离应等于它;再者是它被激发的频率,即粒子对撞的频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提高到每秒亿次,这个频率足够了;第三,空间受激湮灭的前提是它必须是超临界密真空。我们创立的三态真空理论已经阐述了相关过程——一个呈球形的空间湮灭后,周围空间的急剧流泻使自身变成疏真空;然后由于空间单元稳恒态增生机理,它会在普朗克时间复原成标准真空;然后在周围超临界密真空的压力下复原成超临界密真空。前两个过程为时极短,可以不考虑。第三点将限制飞船的激发频率。初步计算表明,达到近光速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有可能超过光速。”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但也有可能超不过,也许那个光速限制的魔咒还是会通过某种机理继续保持法力。”
楚天乐点点头,“你说得对,这种可能也存在,也许我们所认为的技术限制实际仍是原理限制。但先往前走吧,让实践来最后证明。”
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