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吴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资料。也许这是她终生的隐秘。我猜她应是寒微梨园世家出身。因为她的名字直译就是“凤冠霞帔”,一般文学素质高的书香门第既有自己的心理要求,称谓上却要讲究含蓄,如此“直奔目的”很像戏班子里女孩子的名字。我昔年在看《杨三姐告状》,有一家报纸介绍,此剧新凤霞原演主角的,她亲自去拜访过杨三姐本人,发现生活中的杨三姐已经“变质”,变得成了个地主婆,已经不是她心中那个光彩照人的杨三姐形象。她因此而放弃了出演这戏。当时看到掌故,我还在想和我弄小说差不多,一旦败兴,形象永无翻身之日。现在更深地想,新凤霞如果不是心理上本能反感这种变成“地主婆”的人,她怎会“败了兴”呢?这不是富人心理。她的兼长书、画,我也以为是“快速”成长,因为构成一代大师的要素,首先是文学要素。有了这个母体,那发展与滋生必定是全方位的。
吴门三代从吴景洲老先生始,在文化、学术上、文学艺术上的贡献,均获美誉,都是大师级水平。吴瀛、吴祖光、新凤霞、吴视……直到吴欢、吴霜,我以为代表人物还是吴祖光。《圣经》里说:他幸福,因为他哀恸了“写这句话的人,必定深通哲理,深通世情”。吴祖光、新凤霞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哀恸,他们爱人,也自爱,由此获得了人爱,也获得了人生少有的自尊。有他们在学术与事业上令人钦羡的成就,构成了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家族精神。
应该说,中国新时代的文艺春天,是从***时期开始,***时期趋于成熟鼎盛,成了“艳阳天”。趋向还在看好。我这样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与理智上的成熟,因而去掉了对知识分子的戒心,真正把知识看成是“第一生产力”,“分子”就是自己人。我们也可透过文艺方向、方针的变化看到变化,“为工农兵服务”,改变为“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改变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变化看似微妙,是一个小小名词转换,其实是摸索总结了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与知识分子磨合的结果,进入了一种理性的正常规范。
明代有一首《布袋和尚诗》说:“大千世界话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松些子又何妨?”可是有哪代君王或统治阶级放松一点了呢?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似乎创造了中国诗歌峰巅的唐代稍有缓舒之后,禁锢与文网是每况愈下。
为什么有直就误,芥蒂生嫌,恶性循环着谬种流传呢?邹阳的那封信中说“何以故?知与不知也”。一个知,一个不知,知识分子生生受了两千多年的浩劫之难,从李斯到李白,到蒲松龄到曹雪芹,戊戌六君子到吴瀛,到吴祖光……这其中割掉多少头颅,洒掉多少热血,终于换取一个东风河开的时代。
吴欢——有人解释成“无欢,无不欢”,我以为带有吴、新二人心理上的自释自解,更是他们的希冀与寄托。他在这样一个高浓度的文化家庭,生于斯,长于斯,出生学养于斯,熏陶目染于斯。这个鬼才的惊人才华也就不是全然不可思议的了。
吴欢,你要出书,这就是我给你的一篇序了。
第(3/3)页
资料。也许这是她终生的隐秘。我猜她应是寒微梨园世家出身。因为她的名字直译就是“凤冠霞帔”,一般文学素质高的书香门第既有自己的心理要求,称谓上却要讲究含蓄,如此“直奔目的”很像戏班子里女孩子的名字。我昔年在看《杨三姐告状》,有一家报纸介绍,此剧新凤霞原演主角的,她亲自去拜访过杨三姐本人,发现生活中的杨三姐已经“变质”,变得成了个地主婆,已经不是她心中那个光彩照人的杨三姐形象。她因此而放弃了出演这戏。当时看到掌故,我还在想和我弄小说差不多,一旦败兴,形象永无翻身之日。现在更深地想,新凤霞如果不是心理上本能反感这种变成“地主婆”的人,她怎会“败了兴”呢?这不是富人心理。她的兼长书、画,我也以为是“快速”成长,因为构成一代大师的要素,首先是文学要素。有了这个母体,那发展与滋生必定是全方位的。
吴门三代从吴景洲老先生始,在文化、学术上、文学艺术上的贡献,均获美誉,都是大师级水平。吴瀛、吴祖光、新凤霞、吴视……直到吴欢、吴霜,我以为代表人物还是吴祖光。《圣经》里说:他幸福,因为他哀恸了“写这句话的人,必定深通哲理,深通世情”。吴祖光、新凤霞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哀恸,他们爱人,也自爱,由此获得了人爱,也获得了人生少有的自尊。有他们在学术与事业上令人钦羡的成就,构成了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家族精神。
应该说,中国新时代的文艺春天,是从***时期开始,***时期趋于成熟鼎盛,成了“艳阳天”。趋向还在看好。我这样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与理智上的成熟,因而去掉了对知识分子的戒心,真正把知识看成是“第一生产力”,“分子”就是自己人。我们也可透过文艺方向、方针的变化看到变化,“为工农兵服务”,改变为“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改变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变化看似微妙,是一个小小名词转换,其实是摸索总结了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与知识分子磨合的结果,进入了一种理性的正常规范。
明代有一首《布袋和尚诗》说:“大千世界话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松些子又何妨?”可是有哪代君王或统治阶级放松一点了呢?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似乎创造了中国诗歌峰巅的唐代稍有缓舒之后,禁锢与文网是每况愈下。
为什么有直就误,芥蒂生嫌,恶性循环着谬种流传呢?邹阳的那封信中说“何以故?知与不知也”。一个知,一个不知,知识分子生生受了两千多年的浩劫之难,从李斯到李白,到蒲松龄到曹雪芹,戊戌六君子到吴瀛,到吴祖光……这其中割掉多少头颅,洒掉多少热血,终于换取一个东风河开的时代。
吴欢——有人解释成“无欢,无不欢”,我以为带有吴、新二人心理上的自释自解,更是他们的希冀与寄托。他在这样一个高浓度的文化家庭,生于斯,长于斯,出生学养于斯,熏陶目染于斯。这个鬼才的惊人才华也就不是全然不可思议的了。
吴欢,你要出书,这就是我给你的一篇序了。